•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基金经理解读航空航天板块投资机会: 航天强国战略升至新高度

来源:电子报 2025-11-03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航天强国”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航空航天产业带来清晰的顶层规划和政策确定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卫星发射进入高密度期,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在政策、资本和技术的多重驱动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随着航天强国战略升级,这一过往由主题概念驱动的板块投资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4位基金经理:华安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基金经理刘璇子、永赢卫星ETF基金经理刘庭宇、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洁倩、创金合信先进装备股票基金经理李晗。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顶层设计加持,对板块形成多轮驱动,航天产业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不过,基金经理提醒,当前产业仍处于发展早期,需要注意潜在风险。

政策支持力度升级

中国基金报:“航天强国”写入最高层级会议公报,这一顶层设计,是否会重塑资本市场的预期,并从根本上改变航空航天板块的投资逻辑?

刘璇子:公报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表述并列,标志着航天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之一,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升级。在顶层设计明确后,产业资源、财政资源都将向航空航天领域倾斜,为行业奠定了长期景气的基础。航空航天板块的投资逻辑将从传统军工驱动向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维度驱动转型,从短期的主题投资转变为长期产业趋势投资。

刘庭宇:“十五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卫星通信是6G发展的技术底座和必经之路,资本市场对于航天板块特别是卫星通信领域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刘洁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和“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将提振资本市场对于相关行业未来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的预期,带动航空航天投资逻辑从主题概念走向景气跟踪。

李晗:过去几年市场曾出现过相关的主题投资,目前看尚未改变其本质的投资逻辑。

行业景气和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中国基金报:过去市场常将航空航天视为“主题投资”或“事件驱动”型板块,当前是否可以认定从主题走向价值?

刘庭宇:当前航天产业公司的基本面较好,相关公司毛利率和成长性较高。卫星板块绝对静态估值水平虽然不低,但隐含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稀缺性,未来竞争格局较好。相比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航空航天并未经历大幅上涨,板块估值性价比较高。顶层设计公布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确定性和成长性得到夯实,未来几年相关产品内外需的共振将使得航空航天从事件驱动的主题投资走向基本面驱动的价值投资。

刘洁倩:目前行业估值处在历史中枢附近,前期股价涨幅相对有限,具备性价比优势;基本面方面,处在回升阶段,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未来,板块投资有望从主题类走向价值投资。航空航天行业集中在军用领域,民用业务大多处在概念期,业绩反馈有限,市场更多将其作为主题投资参与,事件性催化特征明显。在政策战略性定位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有望得到更多实质性支持;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商业化将提速,行业景气和业绩有望逐步兑现,支撑板块走向价值投资。

刘璇子:过去三年,航空航天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有所下滑,行业毛利率稳健,ROE和现金流承压。当前处于业绩修复期,头部企业业绩改善较为明显,订单向业绩传导的路径逐步清晰。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化升级持续为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增长空间。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蓬勃发展,军民融合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

李晗:政府工作报告对商业航天的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定位充分说明商业航天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技术上虽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处于快速迭代过程中,产业规模尚小,技术路线的选择等因素都可能对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投资端看,长期发展前景广阔,但潜在风险也较高。

通用航空、卫星通信等方向

或率先爆发

中国基金报:航空航天产业链条较长,业绩兑现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刘洁倩:一般来讲,科技产业会在基础设施和关键产品/材料领域率先爆发。具体到航空航天产业链,基础设施领域的卫星、导航,产品端的低空飞行器制造、航空材料有望率先爆发。

业绩兑现顺序可能先是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然后是航空材料、飞行器制造等产品环节,最后是商业化应用。

李晗:航天产业产业链较长且技术成熟度各不相同,从五年的时间维度看,卫星相关领域可能会较早迎来量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卫星产业链成熟度相对较高,产品的稳定性较强,星链等新业务形态发展较快,卫星及其部组件可能较早迎来量的快速提升。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应用的不断推进,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设备、卫星应用等领域将逐渐进入业绩兑现期。

刘璇子:全球地缘政治纷争频发,各国军贸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军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我国产品的性能经验证获得高度认可,军贸需求大幅增加,预计中东、亚洲等市场订单的催化将给主机厂、地面兵装、无人机等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另外,C919进入规模化交付周期,国产替代加速,也将带动上游材料、核心零部件业绩增长。时间顺序上,上游元器件和材料企业有望率先复苏,再到中游制造环节放量和下游应用市场。

刘庭宇:我们更关注通用航空、卫星通信方向,两者都是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市场空间,还有不可或缺的战略意义的板块,后续有望率先迎来爆发。对于通用航空,根据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顺序,现阶段以飞行制造器和低空基础建设发展先行,下游应用场景随后。

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化工具布局

中国基金报:当前是不是布局航空航天产业的窗口期?有什么建议?

刘璇子:“航天强国”首次被写入国家顶层规划,标志着航空航天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不过,航空航天产业链条较长,覆盖面广,且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公开信息较少,选股难度高,建议投资者采用定投或通过相关ETF参与板块投资。

刘庭宇:商业航天和6G后续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重点建设方向。三大运营商均获得工信部发放的卫星互联网业务经营许可,大规模资本开支值得期待,产业或已处于爆发前夜。

刘洁倩:当前是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长期趋势行情的窗口期。一方面,产业远期发展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加上政策支持,商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另一方面,产业估值和股价位置不高,在市场成长风格占优的情况下,具备上涨弹性。考虑到产业发展处在商业化早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建议通过指数化工具进行投资布局。

李晗:产业还处在发展早期,收入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大、技术不确定性较高,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而且,部分标的估值较高,当前可能并非最佳投资时机。不过,行业发展空间大,潜在机会很多,值得持续跟踪,深入研究。

潜在风险或是技术迭代

中国基金报:投资该板块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李晗:商业航天板块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一旦技术路线发生变化,可能对处于原路线的公司造成冲击,当然也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同时,航天产业技术难度高、发展周期长,即使看对了方向,也存在标的选择的难题。

刘洁倩:最大的潜在风险是技术。航空航天相关业务和产品对安全性、成本控制的要求很高,研发过程和技术工艺非常复杂,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要面临生产、市场、成本等较多的不确定性。

刘璇子:军工行业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相关投资需要关注政策风险、地缘风险等。

刘庭宇:当前电动飞行器的瓶颈在于续航问题,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业落地节奏;低轨通信卫星组网进度的核心瓶颈在于火箭运力不足,民营商用火箭技术验证进程缓慢可能导致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考虑到航空航天产业的战略价值,我们对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要有信心,阶段性调整往往带来更高的投资性价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