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任子青 吴君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火热,新股表现也非常亮眼,上市首日股价平均涨幅达38%,并创出7558倍的认购倍数纪录。私募基金积极参与,高瓴、高毅、景林等机构以基石投资者身份现身多只人气港股IPO。
对于港股后市,受访私募认为,在AI产业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改善、估值处于低位等多重因素支撑下,港股具备持续修复的潜力,看好科技、医药、高股息等方向。
创出7558倍认购新纪录
新股首日平均涨38%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为28.92%,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主流市场。
今年港股IPO也格外活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68只新股上市,实际募资总额约为1865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超大型IPO。同时,港股新股破发率仅为22%,创9年来新低。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平均上涨38%,远高于去年同期;9月9日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更是无一破发,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4倍的认购倍数创下新纪录。
开思基金称,今年港股市场表现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估值处于全球洼地,吸引力很强。同时,南下资金带来强劲动能,今年累计净买入超万亿港元,极大改善了港股流动性。
“我们乐观看待未来港股市场中长期的表现。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多数股票涨幅较为可观,从融资、投资角度验证了市场对港股未来表现的认可。未来,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投融资机会显现,这一趋势将会延续。”康曼德资本表示。
金翼基金基金经理、研究总监张彦俊认为,今年港股的上涨并非普涨,而是高景气AI产业趋势主导的结构性行情,这从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的净利润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可以得到印证,叠加全球流动性宽松,最终带来港股的整体估值修复。
“我们对新股会保持适当的关注,严格遵循价值投资框架,重点分析业务模式、行业前景、财务状况和管理团队等基本面要素。”津育投资基金经理崔建表示。
高瓴、高毅、景林现身基石投资
9月底以来,港股新股表现更加强势,不仅无一破发,股价翻倍也屡见不鲜。比如,10月10日上市的挚达科技首日暴涨192.14%,9月30日上市的紫金黄金国际首日暴涨68.46%。
紫金黄金国际的发行价为71.59港元/股,在首日上涨68.46%之后,其后4个交易日继续大涨,股价最高到158.9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21.96%,总市值近3956亿港元。高瓴旗下基金管理平台HHLRA、高毅、景林等私募作为基本投资者参与,分别认购了13.64亿港元、6.23亿港元、3.66亿港元。
对于港股打新,受访私募表示,港股新股发行定价比较市场化,应坚持以基本面为筛选标准。
一家参与港股打新的私募透露,主要是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数量并不多。参与打新,主要是看好企业中长期增长前景,在基本面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大概率会长期持有。
“今年来,我司加大了港股投资力度,并积极参与港股打新。我们主要通过锚定方式参与国际配售,有好的长期价值显著的项目,会考虑参与基石投资。”康曼德资本表示,选择港股新股,会尽早对拟发行公司进行前期研究调研,对拟发行企业及投资机会进行区分筛选,并积极参与路演与询价,反复优选项目和持续优化打新策略,争取良好收益。对于企业质地及投资机会一般的新股,会尽量规避。
有私募提示,港股打新市场化程度较高,要以市场化手段识别新股价值。由于港股IPO采用注册制,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比较小。当拟上市公司发现新股活跃,就会提高发行价,压缩盈利空间。随着越来越多公司上市并以高价发行,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价格很可能会下调,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港股具备持续上涨空间
看好科技、医药等方向
“港股显著反弹,但相比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具备上涨空间。而且,港股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开思基金表示。
对于港股后市,张彦俊认为,虽然宏观经济短期难以明显复苏,但港股依旧具有上升潜力,核心原因在于:一方面,AI是具备高成长性的中长期产业趋势,市场驱动力从AI硬件投入,转向AI应用的规模化落地,为新经济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基本面支撑。
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直接降低了香港市场的融资成本,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此外,中美关系虽仍处在博弈阶段,但边际有所缓和,市场反应趋于钝化。“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虽有所修复,但仍显著低于美股和A股,港股科技板块的盈利增长与估值修复将形成良性循环。”
康曼德资本表示,中长期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场的后续表现。相对而言,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仍处于估值相对低估的状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结构性机会不断涌现。而且,国内资金南下,全球资本增配中国资产,港股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
关于看好的投资方向,开思基金称,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应该会从港股开始,要重视港股龙头资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这些龙头公司流动性更好、潜在回报水平更高,而且更有能力开展全球业务,出海建立完善的售后网络。此外,龙头公司在数据和资源方面的投入更大,在AI时代将更加受益,未来有望获得更大的估值抬升空间。
一家百亿私募表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1.2万亿元,预计从四季度到明年,港股市场在盈利修复与流动性宽松支撑下有望延续结构性行情,科技、医药等板块仍是投资主线,高股息资产则可提供安全边际。港股新股市场在定价机制改革与科技企业上市潮推动下,赚钱效应显著,但需警惕小市值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和可能的估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