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在累积较大涨幅后,出现一些躁动情绪。从过往经验来看,短期波动往往是新变化和线索转变为主线的契机,犹豫情绪是投资者错过大级别行情的直接原因。是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持有?在快速上涨的行情中,投资者或许应以“慢思考”的方式,解答长期投资的问题。
资本市场成为居民财富新蓄水池
过去一年,全球股市震荡上行,带动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较上年增长12.0%至128万亿美元。中国金融市场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光大银行、光大理财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大幅增长10.4%至154万亿元,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增长速度重回快车道。
从代表居民配置行为的资金流向来看,报告显示,资本市场的复苏以及未来预期的分化使得居民不再高度一致地追求稳健低波资产,而是适当布局一些风险更高的资产以获取收益弹性。即使没有直接配置风险资产,居民资产活化的趋势也开始显现,2024年活期存款增量占比较2023年提升4.8个百分点至6.7%,回到2017年以来的中枢水平附近。
政策对市场提供持续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重要会议,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预期、稳市场,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险资配置需求。今年1月,政策层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将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根据Wind数据,一季度,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新增持有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到360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92倍。
外资等机构资金也有望加大流入。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和6月的净增持规模达到188亿美元。
赚钱效应激发投资者参与热情回升
赚钱效应的回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投资,增量资金入场动能不断增强。10月10日,上交所网站消息,9月A股新开户达293.72万户,同比增长60.73%、环比增长10.83%。截至9月末,今年以来,A股累计新开户2014.89万户,同比增长49.64%。
2025年7月初,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居民存款达16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环比增加2.14万亿,显示资本市场回暖、利率下行驱动的居民“存款搬家”初现端倪。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居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进入到期高峰。低利率环境下,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资金有望向权益资产迁移,为市场带来增量流动性。
在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共同催化下,什么是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
要知道,市场不会每天都涨,只有从长周期,比如以年线为维度进行观测,才能显现出长期投资的本色。
对于长期投资,我们有一些建议。第一,理性布局,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第二,借力专业,设置合理的理财计划,“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知易行难,可以尝试用纪律化动作克服情绪干扰,比如设置合理计划,耐心等待好的买入时点。这是相当专业的工作,不妨把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团队打理,实现一键式省心配置。第三,底线思维,力争保持本金安全。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风控。正如巴菲特所说,“第一,永远不要赔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很多投资者在牛市中亏钱的原因是不断上行的股价让他们不再谨慎,盲目涌向高估值、低质量的股票,叠加杠杆的力量,一旦风向转变很可能损失惨重。
投资中,维持一定比例的现金或类现金资产,不仅是灵活调整配置的基础,更是应对极端情况的底气。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错过行情,而是失去再度入场的能力。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