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融通基金万民远: 医药行业已进入“右侧”

来源:电子报 2025-08-18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创新药板块强势崛起,医药赛道吸引着全市场的目光。

作为深耕医药领域投资的“老将”,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专业洞察,始终保持着对医药赛道的敏锐判断。站在当下,他对医药行业未来表现充满信心,“医药行业从基本面到政策面均已进入右侧。创新药上涨带动市场情绪和估值空间提升,当水位整体上升后,其他医药板块有望跟随上涨。”

行业整体步入“右侧”区间

万民远是生物医学博士,拥有丰富的医药投资经验。他坚持守正出奇、逆向投资,偏好寻找价值被低估的“黑马”,买入后长期持有。

他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基金长期业绩出色。谈及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万民远认为,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政策面来看,行业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右侧”。

他分析,从基本面角度,过去几年导致行业下跌的三大核心因素目前均已改善。一是疫情带来的异常医疗需求自高位回落;二是反腐对行业的影响虽未结束,但过去两年已有效剔除了大量虚假需求;三是此前持续下探的消费医疗板块,当前或已基本探底。

当前,这些负面因素已逐步出清,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创新技术供给等推动行业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依然存在,行业基本面有望正式步入右侧。 不过,他提示,个股因库存周期或细分赛道属性的差异,节奏上会有先后,但差异不会太大。

“政策面进入右侧则更为清晰,且早于基本面。”万民远表示,集采优化已被提升到更高层面讨论,后续将有具体政策落地。从近期招标结果看,大概率会明显优于过去,官方明确表态不再唯低价中标,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因此,除极少数受支付改革直接冲击的细分方向外,在基本面和估值层面医药行业整体都存在反转的可能。

创新药投资需去伪存真

当前,创新药板块成为资金的“宠儿”,其亮眼表现引发市场关注。

“任何行业的创新都会享受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青睐,医药与科技皆是如此。从研发到审评,再到生产与支付等各环节,创新药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对创新药中长期产业趋势有信心,这是医药投资最重要、弹性最大的主线之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走向世界。”

根据美国医疗健康企业IQVIA的统计,今年一季度,美国创新药临床管线中,美国公司占比为45%,中国公司占比为28%,叠加上半年中国BD交易占比达到44%,强化了“中国创新强势、出海可期”的预期。

但万民远也提醒,中国创新药从License-in(授权引进)到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产业趋势依然可期,但个别公司的估值与定价或面临挑战。

第一,中国28%的临床管线集中在肿瘤领域重复靶点,竞争较为激烈,类比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市场预期曾高达500亿~1000亿元,最终仅实现20亿~30亿元,如此巨大的预期差或将在更多品类上重演。

第二,BD出口占比为44%,核心原因是同类项目中国企业报价较欧美低,质量有待进一步验证。如果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甚至出现退货,市场情绪可能迅速降温。

第三,目前,License-out的上市公司占30%,A股及港股创新药总市值约为3万亿~4万亿元。若将一级市场未上市Biotech按二级市场估值计算,整体市值可能在5万亿~10万亿元,要小心泡沫风险。

第四,市场热衷的“3倍PS(市销率)”等估值方法,本质是基于三期临床成功假设下的峰值销售PS。而当前热点多为临床一期、二期甚至临床前资产,最终效果仍有待验证。

基于此,万民远提醒创新药投资需仔细鉴别公司中长期的业绩支撑。

相对看好医疗器械

“创新药短期大涨,在医药板块整体进入‘右侧’后,其他方向有望补涨。”谈及下半年布局,万民远表示,目前主要围绕“创新+复苏”两大方向进行布局,辅以低PB、消费医疗、中药等逆向配置。

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疗器械是他相对看好的方向之一。他分析,医疗器械板块或已来到基本面拐点,二季报大概率成为业绩低点,从三季度开始,部分公司有望迎来明显的业绩反转。美股医疗器械公司估值长期高于药品,商业模式也更好,其产品生命周期长、现金流稳定,虽弹性不及创新药,但确定性与稳定性更高。

此外,消费医疗复苏偏后周期,基本面验证滞后,但股价往往领先基本面。若确认底部,或可视为看涨期权。部分港股小市值创新药因净资产大幅折价而上涨,也有少量布局。CXO(医药外包服务)、创新产业链等国内环节或已见底,海外或因经济下行仍有压力。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