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叶诗婕
近期,美国债市持续受到关税冲击波和降息预期的影响,长期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分化加剧。短期国债收益率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下不断下行,而作为经济融资成本关键基准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却不断上升。
华尔街将美国国债这种不同寻常的分化称为“陡峭化扭转”,而这通常被看作经济衰退的信号,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以及对长期经济前景充满担忧。
“陡峭化扭转”
美国长期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数据显示,4月2日开始,美国长期国债价格持续走低,5月1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2月以来首次升至4.5%以上。此前,特朗普“对等关税”引发全球投资者抛售美债,上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录得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30年期国债收益率几乎触及5%。而与此同时,因市场押注美联储将通过降息应对经济放缓,短期美债收益率却在持续下跌。
对于美国国债的这种“陡峭化扭转”,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张赫赫表示,作为经济融资成本关键基准的长期国债攀升,直接推升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成本,进而扰乱市场脉动,令资金流动更加严峻。
国金资管固定收益投资部助理总经理崔婧认为,相较于短久期美债,长久期债券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首先,本轮关税风波使市场对于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被重估;其次,美国财政部面临美债集中到期压力,市场担心一级拍卖市场的情况,推高了长端利率;最后,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降低导致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表态,其并不急于降低利率,因为经济数据仍然稳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近期也公开表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不会陷入衰退,并重申他认为2025年可能降息一次。
市场在重新定价美债风险溢价
实际上,此次“倒挂”与以往有诸多不同之处。
崔婧指出,历史上收益率曲线“倒挂”多出现在美联储加息周期末期,市场预期未来经济增长将放缓。而此次短端表现相对平稳,预示美联储或仍处于降息通道,未来半年内降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崔婧认为,当前市场陷入纠结状态,一方面对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和幅度存在疑虑,担心降息不足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担忧通胀可能再度抬头,而这种纠结不足以推动利率下行。除此之外,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债避险属性褪色也是因素之一。
“鉴于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依然强劲,鲍威尔表态将依据数据做出最合适的利率决策,而非采取先发制人的政策。如果下半年降息的速度或幅度未能达到市场预期,股市可能遭遇较大的回调修正。”张赫赫分析,“至于美国财政赤字扩大造成的债务货币化风险,目前确实有违约的可能,但过往几年也是由于同样的情况而提高了举债上限,因此,短时间对于美债风险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崔婧表示,尽管短期内美债仍支撑其避险地位,但市场已在重新定价其风险溢价,本轮黄金上涨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寻求更稳健避险资产行为的影响。
全球化资产配置框架
应及时迭代
从全球化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崔婧表示,近期在关税冲击下,美元明显走弱,美债收益率高企令新兴市场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但经历了市场的大幅波动,金融机构需要在全球资产配置过程中迭代自己的投资策略框架。
她认为首先应分散投资,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新兴市场或单一资产类别,增加对不同国家、地区和资产类型的配置,如加大对发达国家债券、优质蓝筹股等的投资比例。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风险管理,在面对资本快速外流等尾部风险时,设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和止损机制,防止因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重大损失。最后,要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或抗汇率波动的资产进行风险对冲。
张赫赫表示,若美联储下半年实施降息,美元指数或开始转弱,非美货币“短贬长升”,美元将被抛售,对于美元资产持有者来说,逐渐减仓是较为稳妥的策略。
判断美债收益率未来的走势,崔婧认为可能要等到美国经济数据回落和美联储降息路径明确之后。“如果美国经济数据明确持续走弱,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推动长端下行。此外,要观察通胀能否企稳。”
张赫赫则认为,以目前情况观察,美债收益率分化将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要3个月至半年左右,主要原因是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势在必行,届时短期利率将会持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