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证监会近日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拉开公募基金行业系统性改革的大幕。
《行动方案》明确,将进一步完善行业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并进一步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旨在校正行业定位,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新规通过约束短期投机、强化长期考核和团队协作,“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有望显著淡化,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回报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有望显著淡化
《行动方案》中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出台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规则、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被业内认为将有效淡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强化平台化投资体系。
国联基金分析称,新规对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同时借助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规则和大数据监测分析,全方位约束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使其难以偏离产品定位进行投机操作。
国联基金指出,过去部分“明星”基金经理靠短期高收益、高排名吸引关注,新规下单纯“赌赛道”提升业绩的方式受限,投资者也会更关注长期业绩与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行业层面,新规促使基金公司更加注重培养专业投研团队,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服务质量。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指出,首先,新规强调以投资者为本,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利益优先”转变。通过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和加强投资交易监测等措施,投资者的关注点将从“明星”基金经理转移到基金的实际业绩和投资价值上。投资者会更加理性地评估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而不是仅仅因为基金经理的光环而购买基金,从而淡化“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效应。
“其次,为了满足新规中对投研能力的要求,基金公司会更加注重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业绩将更多地依赖于团队的整体能力,而不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姚旭升补充道。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表示,投资者将从“追星”转向理性配置,以获得感提升推动行业信任度修复;市场也将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向团队协作,改变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惯性,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和投研体系的完善,提升整体投资实力。
基金经理职业稳定性或提升
相较于之前的监管规定和行业实践,新规中基金投资收益的考核权重占比更高,考核周期更长,约束力更强。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将深刻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职业发展。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表示,以投资收益为核心构建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深度绑定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这一机制将促使基金经理主动聚焦投资者长期收益目标,摒弃短期投机行为,如减少频繁交易、规避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操作,转而以长期价值投资为导向,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基于扎实的研究分析做出理性投资决策,回归价值投资本源。
“对基金经理而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稳定性,也能使个人发展路径更为清晰,凭借长期优异业绩赢得行业认可与职业晋升机会。”他说。
姚旭升认为,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减少短期业绩波动对基金经理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将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加稳定的职业发展环境,减少因短期业绩不佳而被解雇或降职的风险。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称,短期来看,基金经理的职业发展可能有所分化;长期来看,在基金公司激励合理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经理将更加注重自己职业发展的连续性,以积累3~5年的中长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