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近期,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震荡下行,债市明显回暖。11月29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创历史新低至2.02%。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再创新高,一度触及107.305元。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5年债市将呈现震荡行情,下一步需要关注重要会议以及央行操作。从经济基本面看,宏观经济仍处于修复阶段,长期对债市较为有利,可关注中短期信用债、中长期利率债等投资价值。
预计明年债市呈震荡行情
目前,债市收复失地,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再创新低。多位公募人士表示,2025年债市仍有机会,或在经济的现实和预期中反复波动,关注波段交易机会进行收益的增强。
万家基金债券投资部总监助理、基金经理石东表示,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态势,预计明年稳增长增量政策有望持续推出与落地。明年债券市场波动可能增大。目前利率处于低位,交易价值高于配置,未来债基管理将更加注重组合持仓的流动性管理,以应对市场潜在的大幅波动。此外,加强市场研判,捕捉波段交易机会,以获取超额收益。
“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方针没有变,经济转型的基本面格局对债市较为友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所需的货币金融环境也对债市有利,预计2025年债市将呈现震荡行情。策略方面,2025年会以票息打底,同时关注波段交易机会以增强收益。”鹏扬淳明基金经理管悦说。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裴禹翔认为,2025年债市仍有机会。从经济基本面看,宏观经济仍处于修复阶段,长期对债市较为有利。偏宽松的货币环境短期不会改变,供给高峰已过,后续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可能给债市带来一定扰动,但不会影响收益率下行的中期趋势。债基的资产配置策略基于对利率走势的判断,适当延长久期有助于增加收益。
基于债市的供求关系、基本面预期等,东海基金提醒,债市存在继续上涨的基础。不过,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逆周期调节的政策陆续加码,叠加海外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将对债市的“牛途”形成扰动。
可关注中短期信用债、
中长期利率债等
在近期股市重返震荡、债市走高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和投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机构投资者债券交投情绪较好。投资策略上,可关注中短期限信用债及中长期限利率债等投资价值,久期及杠杆较前期可考虑提升。
兴银基金指出,在近期股市重返震荡、债市走高背景下,风险偏好并未进一步上升,股债“跷跷板效应”对于债市(尤其是信用债)的影响逐步降低。在无大规模赎回压力的背景下,配置力量逐步回归,且部分机构开始为明年储备资产,信用债的需求从短久期资产逐步扩张至长久期资产。
“机构投资者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有作为底仓配置的需求。通常来讲,机构投资者在判断短期内趋势不改的前提下,在利率回调时会有所加仓。”管悦说。
东海基金表示,当前产品的总体投资策略依然行之有效,后续或更加重视产品中配置型资产与交易型资产的权重之比的切换,在保证产品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部分仓位进行高胜率的交易来增厚产品收益。“目前我们根据化债政策的总体进度安排,阶段性看好短期城投债资产,同时,考虑到城投转型、金融支持实体等政策路径,依托团队投研框架,逐步布局产业类资产。”
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卢绮婷预计明年仍将出台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仍可期。财政政策重点化债,通过释放地方财力稳经济。在此背景下,债市维持震荡、利率中枢小幅下行,中短期限信用债及中长期限利率债值得关注。
裴禹翔表示,对于信用债,在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但违约风险可控时,可适当增加优质品种的配置;经济形势不明朗时,信用风险上升,需精选信用资质好的债券,提升高评级信用债占比。杠杆水平需根据市场情况和资金面动态调整,市场稳定、资金宽松时,可适当提高杠杆增加收益。采用“哑铃型”组合策略——中短信用债和长利率债,短债提供稳定性和流动性,长利率债参与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品种方面,看好存单、银行二永债、城投债、地产和建筑行业的优质企业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