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越
鸣石基金总经理袁宇将公司的生存哲学归结为两点:“极致创新”与“每天都在高考”的拼搏精神。
在袁宇看来,中国量化处于从“浅蓝”走向“深蓝”的关键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结构性机遇。
“五环多核”投研架构
“量化行业极致的竞争倒逼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创新。”这种深刻的危机感,驱动着鸣石基金的投研体系不断迭代进化。
鸣石基金在业内率先建立起“五环多核”的流水线式投研架构,研发过程拆分为因子、AI、优化、风控、交易五个环节,由独立团队专注深耕。这一模式如同工业流水线,确保了策略研发的持续性、稳定性与高效率,成为鸣石早期快速崛起的关键支点。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鸣石迅速捕捉到技术变革的脉搏。2021年成立AI实验室,为投研体系带来根本性转变,目前已覆盖策略的四大环节:因子挖掘、组合优化、风控与交易算法。“2021年时,我们75%的因子靠人工编写,25%由AI生成。如今,二者比例已变成各占一半。”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鸣石进取的“矛”,那么风控则是其稳健的“盾”。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中,鸣石更注重控制风险,而非追逐高风险高收益。
极致竞争催生底层技术突破
深耕量化领域多年,袁宇对行业未来有着清晰的洞察。他认为,中国量化行业已步入全新阶段,技术壁垒持续抬升,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极致竞争”的环境,正催生底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对于国内同行开发的大模型引发的广泛关注,袁宇感慨,这正源于量化行业特有的基因。“量化机构每天与市场博弈,这种生存压力迫使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他表示,鸣石基金在专注资管主业的同时,也在适度开展更底层、更基础的研究,未来不排除直接参与AI产业发展的可能。
当前,中国量化行业正迈入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程序化交易监管细则陆续落地,行业发展的边界更加清晰。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转型所孕育的优质资产价值凸显,正吸引全球资金加速配置,这为量化机构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袁宇认为,目前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仍处于“深蓝”阶段,距离成熟市场高度集中的格局尚有距离。他相信,这片“深蓝”必将诞生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巨头,而鸣石基金正朝着这个目标稳步迈进。
在他看来,量化投资的终极目标是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通过“AI+持续创新”与“严格风控”的双轮驱动,鸣石基金正不断绘制其稳健与进取的“新版图”。这条道路没有终点,正如袁宇所言:“量化行业的生存法则是极致竞争与创新,不进则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比昨天的自己跑得更快、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