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曹文璟
10月以来,港股持续调整。业内人士表示,受宏观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港股市场出现波动。从估值水平来看,港股仍具备投资价值,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值得关注。
多重因素导致港股市场持续调整
11月7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自10月初以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超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超3%,恒生指数跌超2%。
国联沪港深大消费主题基金经理梁勤之认为,近期港股持续调整,首先是受市场情绪影响,中美关系缓和等积极因素在正式落地前已被市场部分消化。消息确认后,投资者倾向于卖出持仓以锁定利润,导致市场回调。同时,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新政出台,部分基金为达到要求而调整仓位,减持前期热门但风格偏离的个股。
“全球市场科技股情绪传导也是原因之一,美股科技巨头因市场对AI投资回报的担忧出现下跌,悲观情绪传导至港股相关板块,科技股股价下行,带动指数调整。”梁勤之称。
汇丰晋信港股通精选基金经理许廷全分析称,港股相对A股市场而言,对于宏观与海外全球性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10月以来的调整,前期主要反映的是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以及美国政府关停与对美国资金面短期紧缩担忧等因素。随着中美元首会晤,贸易谈判取得进展,担忧情绪出现缓和。短期A股赚钱效应优于港股市场,基本面变化不大但前期表现较好的医疗、消费、科技等板块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和资金流出。
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值得关注
拉长时间来看,近年来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逐步增加。2020年底至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的港股持仓规模从3531亿元增长至1.0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5%。其中,主动型基金在今年三季度末的港股配置规模达5940亿元,创历史新高。
展望后市,受访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仍值得关注。
梁勤之预计此轮港股调整即将结束。从估值维度来看,港股当前对应的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具备一定的配置吸引力。后续,顺周期与AI应用均有望迎来正向催化,成为港股市场修复的驱动力;互联网、消费、出海、科技等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许廷全表示,随着外部冲击缓和,投资者预期将聚焦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十五五”规划推动以及相关经济刺激政策。根据过往经验,四季度通常是MSCI中国与港股有表现空间的季节。这是因为当前港股估值略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但与欧美及其他海外市场相比,仍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如互联网龙头相较美国大厂在估值上仍有30%以上差距。
对于后续值得关注的方向,许廷全提到以下几个方面:基本面与盈利增长具有上修空间、受益于政策推进、利率环境变化具有估值提升机会。从盈利预期及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算力硬件、高端制造、医疗保健等方向具备长期增长空间。
德邦基金基金经理施俊峰认为,恒生科技和港股高股息资产两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受益于海外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国内基本面向好的宏观环境,港股科技成长类股票具备配置吸引力,尤其是AI相关领域。尽管近期美国科技龙头财报表现分化,但国内科技龙头的“内卷”已接近尾声,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之下,科技成长板块有望受益。
高股息资产中既包含基本面向上的资源品和金融板块等,也涵盖稳定性突出的防御资产,如银行、高速公路等。从股息率和国债利差的角度看,恒生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的利差维持在4%左右,在岁末年初阶段,有望成为绝对收益资金为明年配置底仓的优质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