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在竞争激烈的ETF领域,永赢基金稳扎稳打,通过产业研判打造细分领域差异化优势。
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路平表示,未来战略的关键词是“全”与“长期”——既要在消费、科技、周期、金融等大类方向上布局齐全,又要在细分主题和Smart Beta产品上找到能够长期生存的模式。
在全景布局与差异化之间探索
近年来,永赢基金在硬核科技、尖端技术方向的产品布局优势日益凸显。在市场低点时,公司前瞻性布局了聚焦机器人、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方向的智选系列基金,2024年以来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热点。与此同时,永赢基金以前瞻性研究为支撑,持续聚焦创新型产品开发,推出多只具有高辨识度的全市场首只/首批指数产品,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产品货架必须足够完备,才能保证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有合适的工具。”蔡路平直言。ETF和指数产品竞争极为激烈,作为“后来者”,只有在主要板块上“布一圈”,才不至于错失市场行情。此外,在细分和小众化产品方面,需要有敏锐的行业前瞻研究能力。
在他看来,Smart Beta与行业主题产品的逻辑各有不同。前者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市场认知尚未成熟,能否走通还需时间检验;而行业主题的方向较为清晰,围绕创新和差异化做到“五脏俱全”,既不落下热点,也保有一定的特色。
蔡路平直言,指数产品的核心目标不仅是精准跟踪,更在于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增厚收益。以永赢基金沪深300ETF为例,产品规模仅有约10亿元,但优势突出,操作上可以更快、更精细。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沪深300ETF永赢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7.05%,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14.28%。
用机器学习打开量化投资新空间
未来继续“奔跑”
当前,蔡路平正带领团队拓展指数与量化投资领域,尝试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赋能投研,把复杂市场中的信息更高效地提炼出来。他强调,技术的引入不是替代,而是对传统投资方法进行有力补充。
蔡路平坦言,市场嘈杂而瞬息万变,单纯依赖人力研究已显局限,而借助机器学习,可以在量价关系和资金跟踪中捕捉更有效的信号。
他介绍,目前机器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策略监控、产品业绩跟踪、执行优化等环节,为量化研究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在蔡路平看来,量化与主观投资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量化能提供宽度,主动能提供深度。当模型在量价和交易数据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信息时,往往能为投资带来额外收益。他强调,机器学习的应用并非为了推翻传统,而是作为方法论上的有益补充。
对他而言,机器学习与量化投资的结合不仅是方法上的迭代,更是永赢基金在指数业务中寻找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为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永赢基金陆续推出了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等产品。对于产品矩阵建设,蔡路平表示,指数业务的核心仍在于产品本身。过去几年,永赢在多个指数产品上形成了鲜明特色。不过,随着业务发展,公司也进入“追赶阶段”,在一些方向上要补齐空白。
对于未来规划,蔡路平强调,公司在指数和ETF基建上有明确的节奏,港股T+0 ETF、QDII指数基金、指数增强ETF等已陆续落地,一些创新产品也在储备。他把当前的状态形容为“赤着脚猛跑”——团队在全力往前追赶。在蔡路平的规划中,指数基金、ETF和量化主动产品都将逐步推出。
ETF领域竞争激烈,蔡路平更看重在大而全的布局中稳扎稳打,寻找差异化机会。“ETF和指数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我们会锚定自己的航标,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