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在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双重驱动之下,A股科技资产迎来重估。
如何更好地把握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近日,长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刘疆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从驱动因素、行情特征、产业机遇等维度进行了分析,为投资者勾勒出科技板块的投资图景。
流动性、政策、产业创新共振
谈及近期科技板块走强与市场回暖的核心逻辑,刘疆认为是流动性、政策和产业创新三重因素的共振。
其中,流动性环境改善是重要基础。当前,宏观经济进入降息周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明确,为权益市场创造了友好的流动性土壤。政策面的精准发力则为科技产业注入“强心针”。在刘疆看来,政策面非常积极且“刀法”精准,能够清晰地看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科技产业创新周期的启动也非常关键。“在AI技术革命驱动下,科技产业迎来创新周期,新兴产业驱动的投资机会有很强的爆发潜力。”刘疆说。
在他看来,春节后与近期的科技行情虽同属“科技主线”,但驱动逻辑有明显差异。春节后的行情更多由DeepSeek等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驱动。当时,市场对科技产业的投资逻辑形成了一次集中重塑,行情呈现结构性分化。
反观近期行情,驱动因素更加广泛且深入。“一方面,海内外AI产业持续推进,科技巨头资本开支预期回升,算力需求预期重新转向积极;另一方面,大模型及各类软硬件应用的迭代创新节奏加快,从技术到产品的落地路径更加清晰,助力科技板块走出了更具韧性的新行情。”
AI是科技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板块持续受关注的背后,是多重推动力的共同作用。刘疆分析,从行业本身看,AI显著提升了科技行业的投资价值与成长前景;从市场情绪看,积极的氛围下,科技成长板块易形成投资共识;从市场结构看,科技板块经过较大幅度调整,具备相对估值优势。
刘疆强调,这一轮科技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AI,整个泛AI板块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投资价值,比如作为“卖铲人”的算力,受益于AI能力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
当前,科技巨头纷纷加大AI资本开支,引发市场对“投入转化效率”的关注。对此,刘疆认为,巨头的资本开支更多是“战略前瞻性布局”——并非以当期收益作为目标,而是为了巩固领先优势或抢占制高点。
而且,部分AI产品已展现出不错的变现能力。“比如,短视频平台的AI工具收入快速增长,AI驱动的精准营销通过效率提升贡献了增量收入。”刘疆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AI产品的用户数与流量增长数据,以此判断其商业化进展。
与海外科技巨头相比,国内巨头的AI投入节奏“积极且稳健”。刘疆分析,国内巨头更倾向于做新技术的“快速跟随者”,在商业化落地与变现效率上更具优势;同时,尽管在算力方面曾受到制约,但随着国内算力芯片的快速发展,相关条件正在改善。
AI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科技行业。在刘疆看来,AI技术对经济的重塑效应堪比移动互联网,其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AI将全方位影响各个环节,比如编程、办公平台、Agent、各种软硬件应用的使用逻辑和商业逻辑;在传统行业,AI将大幅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在新兴产业端,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都将受益于AI技术而加速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种影响已开始映射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积极寻找和布局那些能够有效利用AI技术进行智能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AI+’标的,无论其身处科技行业还是传统领域。”刘疆表示。
短期或有波动
长期机遇仍在
科技板块持续火爆,市场对“估值是否过热”的讨论日益激烈。
刘疆认为可从两个维度分析:从绝对位置看,科技板块相比2020年的上一轮高点尚有距离,与2015年的高点差距更大;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近几年一批优秀公司上市,而存量企业的整体规模与盈利质量也显著提升。
他强调,对科技板块而言,AI推动的产业变革是一个“长周期过程”,诸多方向有望陆续展现成长态势。中长期看,在AI驱动的产业逻辑支撑下,科技板块仍有持续挖掘投资机会的空间。投资者应秉持“乐观而审慎”的心态,理性甄别标的,避免盲目追高。
具体落实到投资,刘疆提到了四个方向:算力的景气度已率先爆发,细分环节的投资机会逐步兑现;应用端的“潜在爆款”值得期待,技术落地与用户需求结合可能催生新的增长点;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有望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长空间广阔;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无人环保、无人装备、eVTOL等新兴硬件领域,有望迎来放量成长的关键期。
“科技产业的成长不会一蹴而就。在AI的持续驱动下,长周期的投资机遇已逐渐清晰。”刘疆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