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近期,市场热点不断,投资者热情较高。为保证基金稳定运作,多家基金公司宣布限购。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人在行情较好阶段主动限购,以控制规模,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切实保护持有人利益。
中欧基金多只绩优产品宣布限购
8月9日,中欧基金公告称,旗下中欧科创主题和中欧医疗创新两只基金调整申购限额。
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欧医疗创新基金规模为81.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业绩方面,截至8月8日,该基金近一年单位净值增长率为80.12%,同类排名前2%。
二季度,该基金保持对创新药械产业链、OTC、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重点配置,前三大重仓股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年内股价涨幅分别为395.03%、146.79%、164.25%。
此次是葛兰时隔4年多再次开启限购。2021年1月,医药行情逐渐走高,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宣布在代销渠道限购10万元,并延续至今。
葛兰长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发展前景。在二季报中,她表示将保持对创新药械产业链的重点配置。一方面,国内企业在ADC、双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已成为跨国药企管线布局的重要伙伴,后续仍有多个品种存在海外授权预期;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层面持续优化,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以及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这些都有望继续支持创新药企业的发展。
另一只限购产品中欧科创主题,自8月11日起暂停超100万元大额申购等业务。
据悉,该基金聚焦科技创新产业,由邵洁管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中欧科创主题近一年单位净值增长率为84.33%,同类排名前2%。今年以来,随着国产AI大模型的工程化创新,科技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科技主题类权益基金受到市场热捧,邵洁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中欧智能制造已于今年3月3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
作为“中欧科技战队”的成员,邵洁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定期报告中,均提示了市场短期热炒的风险。她表示,后续仍需观测推理落地的速度和力度。若推理应用或者训练大模型的进展不达预期,科技板块股票或将随之波动。“科技投资的情绪更像是多巴胺,短期波动很大,且每一轮催化超预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过于追寻催化和情绪变化,容易让自己迷失在一个个辩证真伪的单体事件里,而忽略产业整体趋势和公司价值。”她谈道。
除了上述两只产品,今年以来,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宣布限购。5月19日,价值老将蓝小康的两只产品中欧价值回报混合和中欧红利优享混合的单日申购上限设置为200万元;中欧数字经济已于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基金“限购潮”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有约5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其中不乏最近一年涨幅居前的绩优产品。
8月2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保障基金平稳运作,永赢睿信混合基金于8月4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该基金由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知名基金经理高楠管理。截至8月8日,该基金A份额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65.47%,居同类产品前5%。二季报显示,该基金抓住了泡泡玛特、新易盛、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等多只牛股,基金规模增长至50亿元。此外,8月1日,广发基金公告称,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于8月4日起暂停5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业内人士表示,绩优基金限购潮再起,主要是为了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当基金净值上涨至高位时,大量新资金涌入会导致基金规模迅速扩张,过大的规模可能会使基金经理难以按照原有的策略进行投资,影响投资效率,甚至摊薄基金收益。此外,限购也是为了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新进入的资金在高位买入因市场波动出现亏损。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绩优基金限购反映出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能够理性地看待产品业绩的短期爆发,更加关注产品净值的稳定性和盈利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