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生效 量化投资从拼“速度” 转向比“深度”

来源:电子报 2025-07-07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见习记者 舍梨

7月7日,备受市场关注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生效。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量化私募、券商和算法交易提供商,他们表示,新规主要针对的是不规范的高频交易行为,而非量化投资的核心逻辑。新规推动量化交易整体向中低频、更长线策略转型,量化行业将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量化行业降频成为趋势

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其中,对高频交易设定了明确认定标准,即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达到300笔以上,单账户单日累计申报/撤单达到2万笔以上。

“相关标准距离初次(2023年9月)提出已有一年多时间,券商、算法交易提供商以及量化私募,已经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做好了风控,并且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交易系统磨合,总体来看应该影响不大。”因诺资产总经理徐书楠告诉记者,现在大机构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都不算高,能够满足要求,除非是年化换手率超200倍的高频阿尔法策略,或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等,但这类策略占比很低,并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

思源量化创始人王雄认为,每秒300笔的阈值是监管从“模糊定性”迈向“量化界定”的关键一步,但需动态优化。从有效性来看,新规对依赖“订单流轰炸”的极端高频策略形成硬约束,但主流中高频策略可通过算法优化来适应阈值。“全行业平均频率适度下移,但中高频策略仍是阿尔法核心来源,非理性报撤行为将被淘汰。”

量派投资创始人、CTO余航表示,新规借鉴了成熟市场的监管经验,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合理标准。它能够有效识别并约束过度高频交易行为,减少市场中的非理性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免受不公平交易策略的影响。同时,这一标准也明确了合规边界,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行业人士认为,新规将推动量化交易整体向中低频、更长线策略转型。

浙商证券金工首席分析师陈奥林表示,新规对交易频率的管理,短期内可能推动中低频量价因子成为新的核心发力点。受降频要求冲击的主要是量价因子体系中的高频部分,如分钟级、秒级甚至更快的交易信号。高频因子受限后,中低频量价因子,如基于日线、周线级别的趋势、动量、波动率、成交量形态、资金流分析等,其相对重要性会显著提升。

“监管强化后,部分高频交易资金将向中低频迁移,未来核心因子将在注重企业内在价值判断和量价策略上实现新的平衡。”某券商金工团队分析师表示,新规在交易频率之外,还要求量化机构报送策略类型、最高申报速率、单日最高申报笔数等信息,并要求券商在信息保密基础上定期开展数据筛查,促使量化机构更严格按照既定策略交易。

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受访人士认为,监管新规规范量化行业发展,量化行业将经历优胜劣汰过程。

余航表示,2024年以来,国内私募量化行业竞争格局加速演进,而新规的施行将进一步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过去依赖极高报撤单策略的机构,如果无法快速调整策略,或缺乏技术储备,未来可能面临较大挑战。“要明确的是,新规主要针对的是不规范的高频交易行为,而非量化投资的核心逻辑,因此,对那些始终重视风控和长期稳健收益的量化机构影响有限。”

王雄认为,新规加速行业出清,依赖极高报撤单的“伪高频策略”、缺乏阿尔法深度挖掘能力的机构将会被淘汰。技术储备与合规成本承受力强化马太效应,头部优势机构具有优势,但“小而美”团队仍可凭垂直领域创新突围,如细分赛道另类因子。

前述券商金工分析师表示,长期看,监管推动量化投资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具备扎实量价规律、基本面研究能力和合规风控体系的机构将主导市场新格局。

陈奥林表示,私募机构在适应新交易环境时,需要持续优化交易算法,投入研发更智能、冲击成本更低的交易执行算法;优化拆单逻辑,尽量减少摩擦损耗。同时,构建更多样化、低相关性的策略组合,提升整体组合的鲁棒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需要更审慎地评估策略容量,确保管理规模与当前策略能力相匹配,避免因规模过大导致交易成本剧增和策略失效。

展望未来量化行业格局,余航认为,头部量化机构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人才优势和合规能力,有较强的模型储备和风险应对能力,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与此同时,一些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机构仍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突围。

陈奥林认为,未来,头部机构的综合实力会保持领先,但难以借此垄断市场。只要能在特定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小机构完全可以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中找到稳固的生存和发展位置。健康的行业生态必然是大小机构并存、各展所长,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状态。

徐书楠认为,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管理规模向一批头部机构集中是趋势,但投资业绩本身与管理规模有着较大的矛盾,再好的投资策略也存在容量上限,一旦超过就会失效。这一行业竞争非常充分,很难形成真正的寡头垄断。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