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天弘基金数字化投研革命: 用TIRD平台重塑“可预期”的投资未来

来源:电子报 2025-07-07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在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者渴望获得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但基金业绩时常起伏不定。风格漂移、高位扩张、业绩滑落……这些行业痼疾背后,是高度依赖个人能力、投研流程割裂、决策缺乏制衡的传统模式之困。

作为一位从事权益投研20年的老将,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对此感触尤深:“资管行业的权益投研工作存在投研过程‘两张皮’、协作缺乏合力、交互无共识、投资无品控等痛点,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就无从谈起。”

《推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天弘基金将沉淀多年的互联网技术基因注入投研内核,打造出投研一体化平台TIRD(TianHong Investment Research Decision)。这个被聂挺进称为“投研压舱石”的系统,正试图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重塑投资体系:把主观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流程,让模糊的“手艺”变成可复制的“科学”。

从痛点破题:

TIRD平台如何重塑投研基因

“打造TIRD是天弘基金投研领域的关键性改革。”聂挺进回顾数字化建设初衷时直言。

这位亲历过基金行业投研从“粗放”到“集约”的老将深谙传统模式的顽疾。他举例道,当量化部门发现交易信号、基本面研究员掌握产业趋势时,这些信息却无法在组合层面形成合力,“就像散落的珍珠,缺一根串连的线”。

2024年3月,聂挺进加入天弘基金后,便着手改造权益投研体系。据他介绍,TIRD平台于2024年上线,在经历了几次关键迭代后,目前已成为天弘权益投研工业化的重要基座。

一是管理流程闭环化。据天弘基金行业研究部总经理俞仁钦介绍,TIRD平台已经将“留痕—反馈—复盘—迭代”的工作机制,嵌入研究、决策、投资、交易、归因分析与迭代的全链路。以研究员的工作为例,目前天弘基金研究员参与的所有研究任务,包括路演调研、报告输出、股票库入池与维护、模拟盘与实盘转化等环节均已完全实现线上留痕,为后续研究员、研究部门的管理者与基金经理一起复盘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TIRD平台还可以通过各类辅助加持工具与智能化工具,对研究任务处理、投研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赋能。

二是投资驾驶舱智能化。为基金经理定制“智能工作台”,实时提示组合特征,基于多种市场情景的预测给出组合调整的方案,并对各类调整之后的赔率、胜率作出预测,在保证基金经理主动性的基础上,使其决策更加科学与规范。天弘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贾腾举例称,对于投资人员来说,个人及组合的投资风格识别与优化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需要持续投资的归因,最理想的情况是在过程中进行实时透视与调整。“此前我们团队中一位擅长自下而上选股的经理通过TIRD平台提示发现,自己的组合集中配置暴露在出口板块。系统帮他看清了投资组合的真实特征,并给出了贸易摩擦情境下的组合调整建议。”

三是投研语言统一化。TIRD平台以“定价赔率表”替代过往模糊的推荐逻辑。“研究员基于基本面确定赔率的方向,既包括涨的赔率,也包括输的赔率。这一赔率结合基金经理自己输入的主观胜率,在基金组合中构成预期收益率。”俞仁钦说,“通过统一语言、定量表达的方式,我们的投研交互更加高效与准确。”

在采访中,天弘基金投研团队反复强调,天弘权益投研体系的构建目标是给客户“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的产品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投研流程管理、投研系统打造、投研团队建设等多个方向出发。天弘基金内部将TIRD平台视作支撑多个方向的业务基座,其不仅是优化投研流程管理的系统,也是提升业务效能的工具,更是加速团队成长的平台,还是承载投研文化建设的载具。

数字化投研:

从“经验驱动”到“流程可预期”

据俞仁钦介绍,在TIRD平台各类功能的加持下,研究工作的效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过去研究员‘单兵作战’,覆盖几百只股票已是极限。现在的系统能自动监控关键指标,一旦核心指标突破阈值,就会立即反馈给研究团队。”俞仁钦说,“一个案例让我们印象深刻——某汽车股股价跌破净现金时,研究员通过传统调研的方式尚未察觉这一细微变化,而量化模型已捕捉到其市净率与销量间的历史相关性,触发买入信号并推送给投研团队,最终该股给团队当年的投资组合提供了丰厚收益。”

TIRD不仅直接优化了针对具体研究任务的效能,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各类信源的质量进行打标与分级,进一步在研究端提升信息摄入的质量。据介绍,天弘基金团队用一年时间,将全市场卖方分析师按推荐准确率打标。“最初IT工程师认为只要简单关联研报和股价即可,结果与研究员心中的分析师排名重合度为0。”俞仁钦回忆道,经过数十次算法调整,系统最终实现60%~70%的匹配度,“现在输入任意股票,就能精准匹配最合适的三位分析师”。

除了提升信息搜集的效率,在组织内部的信息交互方面,TIRD平台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们所有的投研交互必须留痕,TIRD平台上的‘@功能’让沟通变成待办任务。”贾腾描述了一个场景:研究员调研后上传纪要,各方观点在投研周会上碰撞,对组合调整给出书面意见,“我们在每一环节都留下了‘数字化的脚印’,这不仅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更高,也使得所有过程可回溯、可迭代”。

面向未来:

智能体革命与行业级基座

当被问及“如何保证系统持续领先”时,聂挺进回应了一句中国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向记者透露了TIRD平台未来三大进化方向:

首先是横向扩展能力圈。据聂挺进介绍,TIRD平台的覆盖面将从主动权益体系向指数增强领域延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贾腾补充道,对固收板块的数字化改造已启动,公司的智能化建设将逐渐实现全业务品类的覆盖。

其次是纵向深化智能层级。据悉,天弘基金计划未来将陆续落地“产业智能体”和“财务智能体”,之后再通过多个专业智能体的调度,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形成一个中高级研究员的智能体,让AI独立跟踪十几只股票,与人类研究员同场“PK”。目前天弘基金在技术上的积累基本足够,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第三是拥抱MCP技术。聂挺进特别提及智能模块升级计划,智答系统未来要进化为基金经理的数字助理。

正如《推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所期许的那样,当“可预期”成为投研新标准,投资者的信任便有了基石。天弘基金的实践或许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趋势:资产管理行业的竞赛,正在从“人才单点突破”转向“系统级能力构建”。这场静悄悄的数字化革命将重塑财富管理的信任链条。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