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爆发,富国医药创新股票基金取得出色业绩。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赵伟认为,创新药产业逻辑发生了质变——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元级海外市场。从基本面来看,当前行情远未结束。
产业逻辑重构下的价值重估
据介绍,赵伟拥有“医药实业+医药投资”复合背景,曾在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公司工作,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工作。转战资本市场后,他历任广发证券、招商基金医药研究员,农银汇理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2021年3月,赵伟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医药创新、富国精准医疗、富国核心趋势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他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守正出奇”。所谓“守正”,指的是擅于寻找产业趋势向好、行业贝塔向上的细分领域;“出奇”指的是其偏好竞争壁垒较高、可持续贡献阿尔法的上市公司。
在行业贝塔中寻找阿尔法收益,是富国医药创新探索出的长线制胜之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70%,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7%,大幅跑赢其他主流指数。
赵伟认为,创新药的爆发绝非偶然,两个维度的剧变催生了行业拐点。
首先是全球市场替代加速,中国药企已融入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美国创新药市场占比非常高,中国药企在美销售额占比还不到1%,哪怕占到10%的份额,也能创造不少收入。
其次是中国研发优势凸显。中国以美国1/5的临床成本和更高效的执行速度,成为全球药企的创新试验场。
基于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富国基金逆市布局,于2024年3月成立了富国医药创新基金。彼时,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为11.6倍,处于历史最低的3%分位。如今伴随创新药板块爆发,赵伟也收获了创新药板块的价值重估行情。
在选择股票时,赵伟最看重企业的出海能力,其次是大单品。在他看来,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
尽管管理的是医药行业基金,赵伟仍拒绝以交易平滑波动,所以,基金换手率比较低。在他看来,要想获得长期超额收益,就要有“与伟大企业共成长”的定力,不能在好公司涨幅较大时切向低位垃圾股。
创新药投资的未来机遇
上半年创新药涨幅领先,板块风头正盛,但赵伟仍保持着清醒的产业周期视角。他认为ADC领域机会或已结束。海外龙头产品2027年将会上市,后来者的成功率或显著下降。
当下,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行情火热,他认为决战窗口就在眼前:“部分企业的核心单品将在明后年进入临床验证期,未来2~3年可能是成败关键。”
就板块估值而言,赵伟表示,过去三年经历了药品集采、医保谈判、创新药出海受阻等多重冲击,市场对医药板块估值下杀已有充分预期。随着政策风险缓释和海外流动性压力缓解,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板块估值有望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9倍,位于近十年27.84%分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43倍,位于过去十年70.49%历史分位。A股医药估值绝对值虽高于港股,但历史分位更低,具有较高的估值性价比和安全边际;港股则可能需等待创新药叙事突破或海外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信号。
赵伟将创新药行情终结的标志锚定于基本面,比如重磅产品失败等催化性事件。但他强调,当前多款双抗海外授权谈判正在进行,行情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