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2025年行至年中,截至6月27日,年内已发行成立661只基金(按基金成立日计算),合计发行份额为5261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7.96亿份,创历史新低。
债券基金发行情况不佳,拖累基金整体发行成绩。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则创出近四年同期新高。
平均发行份额降至7.96亿份
新基金发行市场整体依然低迷。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来共发行661只基金,较去年同期增加37只,增幅为5.93%。从规模来看,上半年合计发行份额为5261亿份,较去年同期减少1338.55亿份,降幅为20.28%。
回顾最近几年的基金发行,2020年、2021年为新基金发行高峰期,年度发行份额在3万亿份左右。2022年新基金发行市场骤然降温,总发行份额缩减一半至1.49万亿份;2023年进一步降至1.15万亿份,2024年略微回升至1.18亿份。
从单只产品来看,上半年平均发行份额为7.96亿份,创行业最低纪录。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发行史上仅有4个年度平均发行份额在10亿份以下——2023年、2018年、2017年和2016年,平均份额分别为9.08亿份、9.03亿份、8.11亿份、9.27亿份。
上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一只FOF——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发行份额为65.73亿份。
对此,一位公募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持续震荡,新发不易,基金公司纷纷选择营销老基金,银行渠道也比较注重持营。
“新发基金占用的资源较多,不少公司将营销重心转向存量基金的重新激活。具备业绩基础的老基金在结构性市场中更为灵活,而且也符合‘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为核心’的监管导向。”上述公募人士说。
尽管基金发行低迷,公募基金总规模连续创出新高。截至5月底,总规模达到33.74万亿元,存量基金是规模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大小基金公司之间的分化仍在上演。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富国、建信、南方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发行规模已超200亿元。从数量上看,富国、华夏、汇添富、鹏华、易方达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均已超过20只,而百嘉、博远、北信瑞丰等约3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还“一基未发”。
股票基金发行份额创近四年新高
指数产品担当绝对主力
虽然上半年基金发行市场整体平淡,但结构上仍有亮点值得关注。
从发行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是主力,份额占比达46.95%;股票型基金紧随其后,占比为35.27%;混合型基金和FOF发行份额分别占9.79%和6.23%,此外还有部分公募REITs和QDII基金发行。
与去年同期相比,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下滑近10个百分点,股票型基金占比则上升25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增多,共有489只新基金成立,规模合计达2370.19亿元,其中62只发行规模超10亿元。
细分类型中,股票型基金有380只,合计发行份额为1855.32亿份,占新发权益基金的近八成;其新发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66.67%和179.24%,发行规模达到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指数型基金的贡献:上半年成立366只指数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832.03亿份,占据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的绝大部分。
单只产品中,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发行份额分别为48.92亿份、43.62亿份,在股票型基金中位居前列。天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平安中证 A500ETF、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指数基金,以及东方红核心价值、富国均衡投资等主动权益产品均取得较好首发成绩。整体来看,科创综指ETF、中证A500ETF以及自由现金流ETF等创新型指数产品较受资金青睐,价值与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产品更贴合市场行情,发行效果较好。
除股票型基金表现亮眼外,FOF发行也显著回暖。截至6月27日,年内成立30只FOF,总发行份额为327.52亿份,平均10.92亿份,较去年同期的2.38亿份增长3.59倍。其中,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以65.73亿份和60.01亿份位列全市场基金发行份额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