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内外部多重变量交织下,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海外货币政策路径分化、国内经济弱复苏与政策预期博弈共振,如何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遇,成为考验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核心命题。
华宝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混合资产部及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李栋梁表示,今年的投资需对政策与市场保持高度敏锐,既要捕捉阶段性机会以增厚收益,又需通过严格的回撤控制来守住成果。
“简单的贝塔机会人人可及,真正的阿尔法收益源于对政策拐点、资产性价比和行业轮动的深度预判。”他表示,年初对科技自主可控与贵金属板块的布局,正是基于对“确定性溢价”的挖掘——前者受益于国产替代和科技进步,后者则可对冲全球货币体系的动荡风险。这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思路,成为其所管产品穿越波动的关键锚点。
以久期动态调控为核心
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框架
2025年的资本市场如同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表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抬升——美联储加息尾声与衰退预期的拉锯、地缘冲突引发的供应链重构、海外需求回落对出口的冲击,叠加国内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政策传导效率的争议,使得传统“看数据、跟政策”的投资范式面临挑战。李栋梁将今年的操作思路概括为“敏锐捕捉结构性机会,动态调整仓位和久期,力争实现绝对收益”。
“债券市场已从‘趋势市’转向‘震荡市’,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精细的战术安排。”他解释道,当债券市场性价比凸显时,需果断提升仓位集中配置;当市场情绪过热或风险溢价不足时,则要及时转向防御。
“例如,今年3月,当一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升至2%以上,高于同期MLF利率时,我们认为该品种已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随即拉长久期布局。此后,虽遭遇海外关税政策扰动,但前期布局的资产因利率下行反而获得资本利得。这种逆向思维还体现在转债操作中:当转债中位数价格跌至115元附近时,我们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债底保护逻辑进行增持,在价格回升至120元以上后,转为观察市场弹性,避免过度暴露于权益波动风险。”李栋梁举例分析道。
在李栋梁看来,大类资产动态再平衡的本质,是在风险与收益间不断寻找最优解。
对于“固收+”产品而言,回撤控制与收益增强同样重要。李栋梁将转债视为“天然的缓冲器”,转债的债底特性使其在下跌市中具备防御性,而正股上涨时的转股溢价又能提供弹性。但他同时强调,使用这一工具需严格遵循安全边际原则——当转债价格脱离债底支撑、与正股波动高度联动时,需及时降低仓位或调整结构。
深耕两大确定性主线
展望下半年,李栋梁认为市场将围绕两大核心矛盾展开:一是海外不确定性对出口链的持续影响,二是国内政策对冲的力度与节奏。“市场或呈现‘政策预期与数据验证交替驱动’的特征,投资者需做好应对波动的准备。”他说。
对于债券市场,他维持“窄幅震荡”的判断。“海外需求收缩对国内经济形成拖累,但政策对冲预期又制约了利率上行空间。这种环境要求投资者在收益率曲线中寻找局部机会,例如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1.7%时逐步加仓,而在收益率下行后适度止盈。”
权益市场方面,李栋梁认为“政策托底”与“盈利修复”的博弈将会持续:“稳增长政策对市场情绪形成支撑,但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改善仍需时间。”在此背景下,行业分化或进一步加剧,科技自主可控与贵金属成为其管理的“固收+”产品做加法时重点布局的方向。
“科技自主可控是跨越周期的刚性需求。”李栋梁分析道,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半导体、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政策扶持与资本开支上行将催生结构性机会。而贵金属(尤其是黄金)被视为对冲全球货币体系动荡的“压舱石”,美元信用边际弱化、央行购金需求上升、地缘风险溢价抬升等三重因素共振,黄金的配置价值正在凸显。不过,他提示需注意操作节奏——鉴于黄金股波动较大,更适合以波段策略参与。
面对复杂环境,李栋梁始终强调要“敬畏市场,保持灵活”。“投资没有万能公式,但坚守纪律、及时纠偏能让胜率持续提升。”在他看来,唯有将深度研究转化为动态策略,方能在震荡市中为投资者持续创造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