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A股市场在春节假期后迎来上涨,沪指站上3300点,DeepSeek概念、传媒、汽车板块轮番演绎。蛇年A股市场整体会如何演绎?后续哪些板块值得关注?蛇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如何把握投资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七位公募“总监级”投资人士,他们是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余广,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神爱前,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崔宸龙,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王乾,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邹慧和诺德基金研究总监罗世锋。
受访人士表示,蛇年更多宏观政策措施仍值得期待,经济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海外降息将进一步打开国内宽松空间,有望利好A股估值水平提升。相对来说,他们更关注AI+科技、经济修复两类主线。
A股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国基金报:A股市场在春节假期后迎来上涨,沪指站上3300点,您对蛇年A股市场整体怎么看?
余广:2025年经济有望在政策的持续加力和靠前发力下延续回暖势头,从而带动微观主体的信心进一步修复,微观主体的经济体感也有望明显改善。我们对权益市场持相对积极的判断,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前期政策预期主导,后期基本面更重要。虽然外部不确定性提升,但内部环境能否持续好转才是权益资产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后续如果政策预期得到兑现,企业盈利正式筑底,内外部风险偏好不出现显著扰动,A股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曾豪: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仍将聚焦于价值投资,一是经济回升将成为今年较大概率的基本面事件,二是2024年出台的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定下了强基强本、严监严管的基调。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总体保持平衡发展,上市公司积极回购与分红,注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并购重组而非仅仅增量融资,因此,后续市场投资机会仍将回归到价值投资这条主线上来。
王乾:新的一年,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继续发力,更多政策措施仍值得期待,经济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外需面临关税扰动等不确定性,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难以替代。预计国内流动性将维持宽松,海外降息将进一步打开国内宽松空间,有望利好A股估值水平提升。
崔宸龙:展望全年,预计流动性依然会保持在较为宽裕的状态。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诸多新兴产业利好的不断刺激下,预计可以看到相关产业的优秀企业有持续的订单业绩兑现。在中长期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环境下,低波红利类的行业预计继续稳中求进。因此,我们判断市场整体的情况较好,上述产业方向会有持续性较强的投资机会。
神爱前:2025年经济逐渐进入企稳阶段概率较大,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提升风险偏好,这种环境有利于结构性行情的演绎。我们对2025年市场赚钱效应较为乐观。
2025年如有市场波动,将是积极买入机会。拉长视角看,市场仍处于底部位置。创新性产业迎来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邹慧:我比较明确地看好蛇年A股市场,特别是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蛰伏后,2025年有望跑赢沪深300等基准指数。宏观政策发力、资本市场政策支持、流动性宽松、盈利修复是看多今年A股行情的核心逻辑。
罗世锋:我们对全年持较为乐观的预期。首先,2025年国内经济复苏的情况有可能好于预期;其次,从外部环境看,自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以来,市场对其关税政策及两国关系的预期较为谨慎,A股市场定价上也包含了这种负面预期,但也存在着边际改善的机会;最后,目前A股整体处于低位,其中沪深300指数的PE-TTM只有12倍左右,其股息率也达到3%左右,不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可能整体都处于较有吸引力的位置。
中长期资金助力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基金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资本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
余广:从内容看,《方案》更注重打通资金入市堵点,强化政策落地见效,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长期看,随着市场多方长期资金力量加大对A股布局,我们长期看好权益市场发展。随着A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逐年提升,A股将逐渐形成更为健康和长期的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培育行业主体长期稳健经营与投资理念。
王乾:中长期资金是助力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是实现市场合理定价的重要力量。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是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当前A股中长期资金占比仍低于海外成熟市场,短期资金博弈放大市场波动。二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资金是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续为实体经济融资注入活水。三是引导市场理性投资。中长期资金注重长期价值回报,有助于引导市场投资理念转变,培育理性投资文化。
崔宸龙:这对于资本市场是长期利好,对于长期资金的流入有指导性意义。过去国内市场波动较大,其中确实存在投资者结构的问题,短期资金和非专业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未来,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加码会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长期资金可以立足更长期的角度思考投资方向,减少短期交易性的波动,同时可以做出更多逆向布局,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罗世锋:《方案》延续并细化了政府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鼓励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优化了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另一方面,具体规定了新增保费投资A股的比例,以及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增长目标,有望每年为市场带来数千亿规模的增量资金。整体而言,该政策将为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神爱前:《方案》中五大举措均聚焦底层机制,资金侧与资产侧双向发力,共同营造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中国特色投资生态。资金侧围绕养老体系三大支柱,着重打通业绩考核与资金久期之间的发展堵点,为培育长线耐心资本奠定了重要基础;资产侧围绕提升投资回报,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着重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分红;最终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资产回报与资本壮大的良性互动。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仍是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人工智能(AI)、机器人、芯片等概念反复活跃。后续哪些板块值得关注?蛇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
曾豪:第一,新质生产力仍是重要的方向;第二,随着经济复苏,蛇年许多行业的业绩较大概率迎来困境反转,业绩底部修复的行业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的主线方向;第三,可以关注潜在的并购重组方向,如国央企重组整合,以及机械、医药、电子、化工等产业整合加速的行业。
王乾:蛇年可以关注AI+科技、经济修复两类主线。在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下,更多领域迎来技术突破甚至引领全球,国内科技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近期DeepSeek的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竞争力的信心,相关板块活跃度有望持续。此外,经济复苏也有望成为蛇年投资主线之一,多管齐下有望助力中国经济提振,相关企业盈利有望大幅修复。
崔宸龙:预计蛇年的投资主线依然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主。其他成长行业包括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大飞机等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落地,预计也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余广:过去两年,A股各板块业绩预期由分化转向收敛。站在新一轮企业盈利周期的起点,目前尚难以确定下一轮周期的领先板块。我们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一是综合分析师预期数据、自上而下中观研判以及自下而上微观跟踪,科技板块可能是景气度最先见到拐点的方向,重点关注AI应用和硬件创新以及自主可控相关领域。
二是本轮政策转向最受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以外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关注的是财政政策转向对民生和消费的支持,这一点最终是否能够兑现,将决定市场、居民和企业部门的信心能否真的得到扭转。同时考虑到消费板块相对合适的估值,这是一个兼具胜率和赔率的配置方向,可关注家电和食品饮料方向。
三是供给格局改善的方向。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继续对部分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将产生大的困境反转投资机会,可关注新能源车、光伏和风电方向。
四是高股息的长期配置价值凸显,2025年可以在阶段性市场风险偏好下行期择机配置。
神爱前:我关注并看好以下结构性方向在2025年的演绎:一是国产算力。相比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景气周期刚刚启动,预计2025年进入景气加速期,重点跟踪头部互联网厂资本开支变化。
二是AI推理与应用产业链。AI发展逐渐从训练为主转向推理和应用崛起,将带来推理和应用相关的机会,其中,各种终端的AI化带来相关电子半导体元器件景气周期机会,以及企业B端Agent相关机会。
三是自主可控产业链,尤其在先进制程、先进封装、高端芯片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而产业正进入关键攻坚期,随着良率提升、商业化突破,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四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方向,这些产业越来越临近产业化、商业化,重点关注头部厂商供应链变化及产业化进程。
邹慧:风格展望上,长期来看,成长风格占优的周期逐步开启,但是,和过去两年一样,2025年依然处于高估值和低估值风格轮动拉锯的周期,预计2025年风格不会有太明显的偏向,均衡配置为宜。
具体方向上,一是看好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板块,以及科创板等领域的并购重组主题;二是看好中游供给侧改革契机下的新能源等制造板块;三是关注消费、基建链和医药等修复机会;四是看好A股市场成交额回升过程中券商等非银金融板块的机会。
罗世锋:2025年,科技板块可能仍然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其中,AI行业的两个发展趋势值得重视。基于强大算力,AI+有望为下游众多行业带来赋能、效率提升甚至颠覆式的革新,从而催化出较多的投资机会。因此,我们既看好以芯片、算力等为主的AI主产业链,也看好因AI赋能而快速发展的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代理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
2025年市场风格仍存在变数
中国基金报:预计蛇年哪种风格可能占优?
曾豪:在经济显著改善前,科技成长风格或将占优。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预计流动性将维持宽松,也将有利于小盘风格的表现。在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下,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随着逆周期政策逐步起效,经济基本面边际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在经济基本面企稳修复后,市场可能回归大盘价值风格,沿着内需等主线展开。
邹慧:如前所述,长期来看成长风格占优的周期逐步开启,但是2025年依然处于高估值和低估值风格轮动拉锯的周期。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过去三年被动指数风格表现一直优于主动权益风格,蛇年主动权益的表现有望改善,契机在于:一是政策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二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主动权益的投研优势有望逐步体现;三是经历三年调整之后,机构重仓方向的估值性价比愈发凸显,且筹码结构也在明显改善。
神爱前:我们认为可能成长风格更占优。过去两三年,市场面临各种因素压制,红利防御风格超额收益明显。随着经济边际改善,市场进入稳定的宏观预期与外部环境当中,风险偏好有望维持稳定,而科技创新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带来广泛机会,很可能为2025年成长风格表现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罗世锋:2025年市场风格仍充满变数,以科技为主的成长风格和以红利为主的价值风格都可能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此外,在内需复苏较好的情况下,目前处于低估值区间的消费、医药等行业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机会。
关注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基金报:市场后续还有哪些风险因素需要关注?
曾豪: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加征关税,这一举动严重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中国已采取反制措施,双方贸易摩擦或加剧。对A股中出口导向型行业(如纺织、机电等)而言,海外订单与营收可能受到直接影响,进而拖累股价。
海外加息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若美联储加息或维持高利率,全球资金回流美国,A股市场资金外流压力增大,流动性趋紧,估值也会受到压制,成长板块等高估值股票受冲击更大。
王乾:重点关注海外冲击,关税壁垒、贸易摩擦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经济增长仍构成较大潜在冲击。特别是关税政策成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重要谈判工具,贸易壁垒对我国外需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邹慧:一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全球地缘政治摩擦可能反复发生;二是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应用落地需要事件驱动,科技股容易产生炒作泡沫,需要注意相关估值调整的风险。
崔宸龙:新兴行业大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此外,市场还可能出现大量“蹭热点”的行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投资产生潜在风险。
神爱前:需要关注经济数据/政策、外部地缘环境、外部市场波动、流动性等不确定性因素,但这些因素可能只是带来部分资金的短期博弈扰动,大的经济与市场环境可能仍趋于稳定,不必过于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