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被动投资风起云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指数增强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基金公司积极布局指数增强基金,年内已成立21只新产品。从业绩表现来看,全市场238只指数增强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11.78%。
年内成立21只指数增强基金
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指数增强基金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全市场238只指数增强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11.78%,九成产品取得正收益。
良好业绩支撑下,指增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指数增强基金合计规模约为187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16%。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股票ETF市场竞争激烈,指增产品成为公募基金差异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共成立21只指数增强基金,超半数产品在下半年成立。临近年底,指增基金出现一波申报热潮,12月以来,有8家基金公司上报了指数增强基金,跟踪的指数除了大热的中证A500指数,还有上证科创10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800指数等。
“公募基金布局指增产品的初衷,是为投资人提供配置工具,同时在基准指数基础Beta上争取超额收益Alpha。”华泰柏瑞基金量化与海外投资团队表示,从策略容量角度看,大盘宽基类指数流动性更高,基于此类指数开发的增强型基金容量更大,规模也更大;比如中证A500指数一经推出,就成为不少量化团队积极布局的对象。
诺安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孔宪政表示,当前,随着投资者对于指数化投资认知度的提升,需求有所扩大。指数增强基金由于能较好地体现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一个重点。
多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对于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前景,受访机构和人士认为,通过优化增强策略、加强风险管理等方式,该类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或进一步提升。
“超额收益可能会一直存在,但竞争会更加激烈。”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刘钊表示,对基金公司而言,量化赛道上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越来越重要,量化模型和主观相结合是重要方向。
中欧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钱亚婷认为,未来指数增强产品依然有机会跑赢基准指数,争取合理的超额收益;通过优化增强策略和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升产品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策略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持续监测和评估组合的表现。风险管理上,要采用各种工具和模型来控制风险因子的暴露,确保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在市场风格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指数增强产品可能会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新规律而暂时失去优势。但这种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大概率会得到解决。”孔宪政表示,市场是渐进式有效的,只有深入研究市场规律,才能捕捉到真正的超额收益机会。
华泰柏瑞基金分析,近一两个月,基本面量化模型的超额收益受市场因素的干扰较大,但这类模型在中长期获取超额收益上具有较大优势。量价类短期模型的超额收益受流动性影响较大,当前市场流动性环境较前期已有较大改善,短期模型或能够持续争取超额收益。
“今年市场环境多变,量化模型的跟踪误差有所加大,这对量化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模型迭代速度是很大的考验。”华泰柏瑞基金指出,定期的回顾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改造量化模型,从而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尽可能保持平稳运行,在市场震荡时尽可能控制回撤,在市场回暖时尽可能把握机会追求长期超额。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认为,通过在量价、另类数据等新Alpha源上挖掘有效因子、扩充因子库,是提升业绩最重要的途径。此外,加强对风格轮动规律的研究以及优化风险模型,是降低超额回撤、给投资者带来更好持有体验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