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做好产品和服务迎战ETF大时代

来源:电子报 2024-10-14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被动投资越来越深入人心,ETF实现跨越式发展,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大关。当前,ETF已成为资管行业最“卷”赛道,产品、发行、运营等各个环节竞争都非常激烈。

基金公司表示,对比海外市场,国内ETF市场仍是星辰大海,市场参与各方应共同努力,携手做好ETF产品和服务,迎接指数投资新时代。

在激烈竞争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沪深两市ETF总规模跨过3万亿元大关,产品覆盖范围持续拓展。与此同时,ETF同质化竞争也不断加剧。

对此,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表示,ETF同质化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核心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跟踪主要宽基指数的资产占据较大比例,导致许多基金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推出相似的产品。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在产品创新、策略指数以及差异化布局上一直在不断探索。

“ETF同质化或许可在产品宣传等方面形成共振效应,利于投资者快速了解ETF产品。但同质化竞争不仅增加了投资者挑选合适ETF的难度,也难以带动规模的全面增长。”华宝基金指数研发投资部总经理胡洁表示。

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表示,被动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和头部优势,可能只有头部的几家公司能够做大,进入规模流动性的良性循环,其他产品规模增长较为困难。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可以在自身优势基础上进行差异化产品布局,同时做好投资者服务,提高产品黏性。

“基金公司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ETF发展路径,有的公司可以作大而全的‘超级卖场’,有的则适合作主打某种产品的‘精品店’。”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实际上,不少基金公司在ETF差异化发展上进行了许多可贵尝试。

许之彦介绍,华安基金在黄金ETF、跨境产品、国开债ETF以及恒生科技等港股ETF上进行了积极创新,还在指数编制方面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了创业板50指数。

南方基金坚持ETF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化指数投资平台和量化投资手段,降低交易成本、严控跟踪偏离、稳健增厚收益,保持ETF良好的跟踪精度。

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我国ETF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与海外市场相比,境内ETF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华夏基金表示,从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底,美国权益ETF的规模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为12.7%,而我国权益ETF规模占市场的比例仅为4%左右。基于当前我国市场的体量,ETF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做大规模离不开创新。华夏基金表示,ETF创新可以围绕投资标创新和配套机制创新两个方向开展。投资标的创新包括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等;配套机制创新则需要全行业共同发力,优化完善ETF投资环境。

“国内ETF市场不仅在规模上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产品创新和机制优化方面也同样充满机遇。”许之彦说。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陈龙认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的ETF在投资品类及结构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商品类ETF、跨境ETF、REITs-ETF、债券细分指数ETF等都是可拓展的方向。在结构创新方面,参考海外市场,在满足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试点基于宽基指数的杠杆类ETF,如多倍看多或看空ETF等,以满足专业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陈龙表示。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表示,在产品供给方面,虽然A股ETF产品布局已较为充分,但仍有可以拓展的空间。一、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过程中,会不断形成新的行业或者主题;二、目前跨境ETF主要覆盖发达市场,对具备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覆盖程度较低,这些领域有望成为重点布局方向;三、ETF产品结构可能出现调整,存量基数较低的Smart-beta ETF未来有望加速发展;四、在投资策略上,美股ETF较为丰富,有杠杆、套保等,这些都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表示,海外市场的ETF产品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策略型和主题型ETF的丰富性显著高于国内。国内ETF创新可以在跨市场和跨资产ETF、smart beta类ETF,以及绿色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关键和新兴领域发力,为长线资金入市提供支持工具。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