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QDLP业务进入加速发展期 外资巨头加快布局

来源:电子报 2024-07-29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吴娟娟

自2012年在上海开启试点以来,合格境内有限合伙制度(QDLP)经过12年的探索磨合,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迎来快速增长期;顶级机构纷纷发行QDLP产品,今年以来,新发规模合计约7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外资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希望通过QDLP产品提升其在国内的知名度。而投资者购买QDLP产品,要特别关注流动性、信息披露等多方面信息,警惕海外市场投资风险。

QDLP业务快速增长

在QDLP机制下,拥有业务资格的机构发行产品向境内投资者募资,投向海外市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QDLP业务一直无法摆脱发行难、上架难等问题。QDLP业务虽成本可控,但增长非常困难。

今年以来,情况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外资机构密集推出QDLP产品;另一方面,渠道非常积极,有外资机构刚刚获批额度,渠道就主动来接洽产品上架事宜。

比如,东方汇理于日前完成旗下第二只QDLP产品的备案;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全球量化投资巨头元盛近期都推出了QDLP产品;威灵顿投资管理正筹备QDLP新品发行;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不久也可能推出QDLP产品。

五矿国际信托国际业务总经理苏天杉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QDLP产品规模合计约70亿元,存续总规模或突破200亿元,处于历史高位。其中,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为债券类多头产品,贡献了今年新发总规模的七成左右。

对于QDLP业务的突破,苏天杉表示,此前QDLP产品以多头基金居多,产品净值波动大、风险匹配的客户较少。随着另类投资巨头入局,境外市场新兴的半流动性私募股权基金、多空股票或债券基金等纷纷进入QDLP市场,产品供给逐渐丰富。

此外,私人银行部分高净值客户逐步关注到QDLP产品的价值,产品和渠道、投资者更加匹配。而且,知名外资私行、部分头部券商入局,销售渠道进一步多元化。信托在高净值客户中的接受度较高,也是QDLP市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尤其是多家全球资管巨头进入QDLP市场,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QDLP产品的认可度。”

某外资机构中国区负责人谈及QDLP业务突然“走红”时表示,当前,资产配置越来越国际化。“我们非常看重中国市场,拿出全球旗舰基金,服务中国投资者,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

苏天杉表示,目前看,外资机构基本找到了适合QDLP业务的发展道路。随着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稳定,可通过QDLP试点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关注品牌、业绩、流动性 切忌盲目跟风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QDLP业务发展较好的外资机构包括路博迈、霸菱、橡树、品浩等。此外,威灵顿、安中、安联寰通、柏基旗下QDLP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路博迈尤为突出,目前已募集了11只QDLP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

一位外资机构市场人士表示,QDLP制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决心。与此同时,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QDLP为其提供了参与中国居民财富转型的机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QDLP产品,但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路博迈海外投资介绍,QDLP产品的投资范围包括境外非上市企业的股权和债券、境外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股票和债券、境外公开证券市场、境外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境外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等。投资者需要从资产配置、风险分散以及财富传承等角度出发选择QDLP产品。

某头部券商销售人士认为,尽管QDLP产品热度上升,但是投资需要审慎,不能冲着海外机构的名声而“无脑买入”。比如,近期投向海外债券的QDLP产品相当火爆,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需认真了解基金其底层债券,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选择。

苏天杉坦言,QDLP产品和境内私募类产品相比有很大差异。“多数QDLP产品会叠加汇率波动,有时汇率的波动甚至比组合收益的波动还要大。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QDLP产品比境内可比策略产品的风险评级要高,投资者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能盲目跟风。”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