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报

两会前瞻,六位公募投资人士发声: 稳增长持续升温 两会积极预期提振市场转暖

2024-02-26 07:30  电子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玲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金融机构人士主要关注哪些话题?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迎来哪些投资机会?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专业总监李崟、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高楠、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蔡志文、泓德泓富基金经理季宇、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对今年的全国两会及相关投资机会进行前瞻性探讨。

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哪些政策或提案是你比较关注的?

高楠:一是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增长政策。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包括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指标,以及围绕改善社会预期、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重大产业政策值得期待。针对人工智能(AI)、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性领域的产业政策将成为本次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

三是人口政策以及相关提案。全国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等问题可能在中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可关注生育促进和完善托育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季宇: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的抓手方面,内需更加强调投资的作用,更加关注新兴产业、交通水利、能源这三个方面;扩消费将是重要方向,提振大宗消费、拉动消费升级是工作重点;产业政策方面,要求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共同发展,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链补链,积极培育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政策上将有所倾斜。

蔡志文:今年的全国两会政策大概率将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仍会将经济增长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应对。

除了经济增长,政策整体仍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重视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和民生等多维度协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本人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等目标的阐述,以及具体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关于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力度的具体指标;结构层面上,我相对关注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进展,以及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支持政策。此外,我对针对人口下滑的生育支持措施也较为关心。

何江:目前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期待两会能出台有针对性的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我比较关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相关政策。另外,近期Sora等人工智能模型发展迅猛,我也非常期待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会提出一些政策措施。

李崟:今年的两会我比较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科技创新的政策提案;二是医疗改革,也就是人民生活健康方面的政策;三是能源方面,主要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方向、节奏等相关提案;四是房地产领域的动向,比如房地产发展的大方向、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等。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和技术突破

中国基金报:“新质生产力”是很多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李崟:“新质生产力”是在经济大换挡期间提出的一个概念,特指在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过程中,要依赖哪些生产力来推动我们较大体量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我理解“新质生产力”主要指向科技创新领域,新型发展动能可能是一个核心要义。当然,“新质生产力”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环节中会有不同的内涵。无论是消费、医药、科技,还是投资、进出口等各个方向,都要形成一套新的体系,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找到新的增长点。

何江:“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我国在大国竞争中需要着力发展的方向,映射到资本市场上,应重点关注大科技、大制造相关的投资机会。

高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更依赖创新驱动,是生产力质的跃升,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季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核心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新质生产力”是涵盖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概念,特别强调科技、人才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它代表了科技进步的最新发展前沿,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内推动效率和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蔡志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在逆全球化以及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高质量发展要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卡脖子”领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环节。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效率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中国基金报:从央行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你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有什么预期?

季宇: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表态延续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央行的态度:一是总量层面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二是结构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从政策结果来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李崟: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还是偏宽松的,这从年初以来的一系列动作中就能够看出来。刚刚央行调降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是一次超预期的不对称下调,短端没有变动,五年期以上的LPR则下调了25个基点,这说明我们在货币政策上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坚定不移。而且,从这次调降LPR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整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强。

何江: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制的,今年的重点还是聚焦供需矛盾与预期偏弱问题,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达成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特别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另外,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可能也会是今年政策发力的重点。

高楠:“灵活适度”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供应,而“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的精准支持,质重于量。

总量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恢复动能仍需巩固,总量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基调,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春节后5年期LPR大幅下调25BP,后续潜在的降息空间或依然存在。

结构方面,货币直达工具有望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继续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直接作用于宽信用,发挥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潜在方向值得关注。

蔡志文:今年的货币政策整体仍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基调,继续对经济活动起到良好支持作用。

对货币政策我们有几点判断。首先,更加注重效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意味着政策更加强调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对规模增长的要求可能有所淡化,2024年新增信贷增速或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其次,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实际利率过高是当前经济金融的重要问题,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个基点,一定程度上与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于投资回报有关。随着2024年海外货币政策逐步走向宽松,外部环境掣肘在减弱,国内利率水平调降空间也会进一步被打开。

稳增长政策带来较多机遇

中国基金报:从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看,各地政府在强化稳增长、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高楠: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看,“以进促稳”是2024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未来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及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或有更多特色化政策出台。消费领域中,多地大力推动特色文旅消费,或将推动旅游业的投资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代表的新型消费获得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领域的投资机遇值得重视;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均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要重点工作,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方向明确,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李崟:两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可能会陆续出台支持稳增长的系列政策,其中包含着很多投资机会,聚焦国内大循环的支持政策和对居民消费的支持,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家电消费等都可能出台一些政策。

此外,现在地产调控政策基本上落在了地方政府层面,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望适时出台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后续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扩大需求、稳增长、提振预期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将持续关注。

季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会议指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述领域均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两会助力提振股市

中国基金报:“两会行情”和“年报行情”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对接下来的市场有何预期?

高楠:一方面,全国两会前的政策预期会对股市行情有提振作用。两会前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的产业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或将对相关板块形成催化,提升市场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年报行情”临近,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有望阶段性回归。同时,临近一季报披露,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将对行情形成较大影响,市场行情也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后续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中期维度来看,A股在多个维度均已进入历史相对底部区域,叠加内生动能复苏、稳增长政策助力修复,我们对A股中长期走势维持偏乐观态度。

蔡志文: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而且,今年3月份以后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市场对2023年年报盈利增长已有一定预期,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分红情况,尤其是高股息股票,重点考察其分红水平能否延续。

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较低的分位数区间。随着监管层出手积极化解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明显改善,2月初以来的修复行情将会延续。鉴于市场当前所处的位置,中期机会显著大于风险,继续关注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及稳增长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李崟:我们相对看好今年市场的表现。一方面,经过近三年的调整,目前市场估值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各类支持政策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出现。经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会在春季之后逐渐显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比较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的表现。

何江:“两会行情”的日历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今年年初到春节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很多重要指数都具有很好的估值性价比。另外,小市值股票因为流动性所引发的问题已基本回归正常。在“两会行情”的背景下,小市值股票等跌幅较大的板块或将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林清源:我对今年的年报行情比较乐观。当前,市场估值已接近底部区域,展现出较为吸引人的投资价值。在最近的市场调整中,许多优质公司也跟着一起下跌,优质的年报有助于修复投资者信心。最近,监管层释放出优化A股投资环境的种种举措,我们相信后续优质公司将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关注科技创新、新型消费、AI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被地方两会提及较多。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投资机会?同时,今年AI、游戏、教育、央国企概念轮番演绎,在你看来,今年投资主线是什么?具体看好哪些板块?

高楠:科技创新方面,结合地方两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可能催生一系列主题投资机会;绿色低碳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型消费具有高市场渗透性、即时消费的产品有深度发展空间;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养老板块在中长期维度具备较大潜力,其中特别关注家居养老产品、智能养老产品及其上游的投资机会。

目前市场存在两大相对清晰的投资主线:一是“AI+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主线,对应TMT与科创类板块的投资机会;二是具备红利资产属性的优质央国企的投资机会。

何江:我重点看好AI和大能源板块。AI的模型技术将加速迭代,相关应用也将快速落地。而且,AI将是大国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中美等大国都将持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在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对能源板块将持续看好。能源将同时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础要素。

李崟: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都蕴含着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未来或有一定的机会。在绿色低碳领域,我国已经是新能源制造业大国,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产业,包括与其配套的很多行业,未来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具体看好的投资方向: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稳增长主线的周期性行业,如机械、交运、能源等有一定的机会;二是经过三年大幅度估值消化的一些优质成长股机会比较大,主要聚集在医药、消费、科技、高端制造等方向,其中一些低估值高增长的公司,今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林清源: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今年全年的投资主线,将掀起更广泛的科技投资热潮。这股浪潮不仅会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也将带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目前最看好构成AI算力基础的光模块板块,以及最早能够通过AI提升生产力的教育板块和创新药研发板块。

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全新媒体平台,覆盖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渠道, 辐射近3亿人群,海内外400多家财富机构正在关注。独家、深度的财富资讯,尽在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机会宝

扫描二维码添加《机会宝》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

英华理财微信号

英华理财微信号

您赚钱,我高兴!中国基金报旗下专注理财的理财君,每天为您提供第一手理财资讯,为您采访各位投资大佬,为您统计整理实用数据.关注我,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