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美国对未来加息分歧严重 市场已经缴械投降

来源:电子报 2022-12-19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全球流动性拐点越来越近,通胀回落带来的加息放缓开始实现。在最近“央行超级周”的加息决策上,美联储、欧洲和英国央行都选择将加息幅度下调至50个基点,瑞士、挪威等多国也放缓了加息的步伐。

只不过,虽然多国通胀已“过峰”,但通胀还没有消退。对于2023年的加息路径,市场和决策者方向开始不一,这可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市场对于流动性拐点的憧憬,也开始让步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此次加息后,鹰派的信号被逐步消化,美股连续3个交易日快速大幅回撤并下触60日均线。有分析师担心,衰退及流动性真正改善之前,美股都可能陷于熊市。

决策者:加息还不能停

美国通胀信号已出现见顶放缓的迹象。11月CPI同比上涨7.1%,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回落,是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小涨幅。但美联储官员显然认为还不够,预计须承受更大的衰退风险,才能实现2%的通胀目标。

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利率应持续上升,这让市场期待加息转向的愿望落空。美联储将2023年底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预测中值,上调至5.125%,高于今年9月份和6月份预期的4.6%和3.8%,这意味着2023年还有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鲍威尔反驳了2023年可能降息的观点,称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对通胀产生足够的影响。鲍威尔和其他官员指出,利率将在更长时间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美联储对2024年和2025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中值也分别上升至4.1%和3.1%。

鲍威尔表示,现在最关注的是让政策立场变得足够具有限制性,从而确保随时间的推移通胀率能降到2%的目标水平,而不是降息。他指出因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场,历史经验强烈告诫不要过早实施放松政策。不过,他也表示,考虑到自2022年初以来的加息和缩表,放缓加息步伐是合适的。

今年以来,美联储采取了7次加息行动,且此前美联储采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的激进节奏,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目前升至4.25%~4.50%,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

欧洲央行接下来的决策也同样让市场吃惊。在加息50基点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认为,接下来比前几次加息采取更小的加息幅度,并不是市场预期会向结束紧缩周期的方向转变。她甚至暗示2月和3月可能进一步加息0.5个百分点,这让经济学家感到惊讶,市场之前预计欧洲央行会在未来几个月迅速结束加息周期。

分析师:只是管理预期

虽然欧元区和美国高通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各自央行在2023年都面临着同样艰难的挑战:通胀率几乎肯定达到顶峰,将在明年下降,但决策者们不能肯定潜在的通胀压力也将消失。

他们最为担心的是,通胀率需要过长时间才能回落到温和通胀范围,并可能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因而鲍威尔没有明确排除在明年2月的议息会议上再次降低加息幅度,如实施25个基点的加息水平。

一些机构预期下次美联储仍有可能加息50个基点。景顺认为,近期CPI数据走弱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放缓加息步伐,证实了其对前景的预测。随着全球经济周期从收缩阶段进入复苏阶段,明年将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于2023年中某个时间点按下加息的“暂停键”。关键问题仍在于,美国经济会否在收缩阶段陷入衰退,以及核心通胀率会否继续回落至美联储的目标区间。预计美联储将收紧货币政策,明年2月份召开的下一次议息会议有可能会再加息50个基点。

金融市场正努力解读来自央行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但市场对加息预期的判断更加乐观。联邦基金期货市场预示,明年2月的加息幅度只有25个基点的水平,利率将在明年6至7月达到峰值,最高5%,低于联储官员预测年末的5.125%,并且央行将在明年11月削减利率,种种判断都远好过决策者及一些机构的预期。市场做出这种判断,要么在质疑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决心,要么预期美联储在经济出现真正困境迹象时,便会立即改变加息路径。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之所以如此乐观,是因为美联储当前的表态包含了预期管理的成分。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卡彭特指出,大多数央行正在接近其政策利率的峰值,这种峰值可能会导致其经济急剧放缓或衰退。对于央行行长来说,他们确实肩负着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他们宁可加强预期管理,表示已经准备好继续提高利率,然后高兴地发现没有必要做更多,而不是告诉市场他们已经完成加息,然后又发现做得还不够。

一年多来,许多投资者一直低估了通货膨胀的持久性,以及美联储遏制通货膨胀的决心。最新季度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现在预计所谓的核心通胀率,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商品价格变化程度,今年年底将达到4.8%左右,高于他们在9月份预测的4.5%的水平,大幅超过了市场的判断。作为加息参考的重要变量,鲍威尔特别提到今年通胀的基点较高,这是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底的通胀水平意外提升的原因之一,这一展望导致他们对利率的预测路径进行了大幅上调。不过,这造成了市场预期和决策者判断较大的一个分歧点,即12月的核心通胀率,要等到明年1月底才会公布。

市场:已经投降

美联储已经有40年没有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作战”,很少有人相信他们迄今为止做得刚刚好。许多经济学家担心,央行发出的鹰派声音是真实的,政策制定者会走得太远,产生比决策者们认为必要层面上更多的抑制作用。

欧洲央行预期,欧洲“短而浅”的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美联储则认为当前还无法判断是否会陷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仍有可能实现软着陆。不过,近期数据出炉却证实了衰退的风险仍在加大。

美国零售数据12月15日出炉,环比下跌0.6%,为预期跌幅的3倍,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随着美国消费者储蓄缓冲正在减少,信用卡的利率随着加息快速升高,消费者不得不开始捂住口袋。

凯投宏观高级美国经济学家亨特表示,美国居民正开始感受到压力,储蓄率接近纪录低位,信用卡债务余额飙升。11月零售销售的下降表明,消费者的韧性正在崩溃,这意味着经济衰退离我们并不遥远。

12月16日出炉的另一项数据也反映了美国经济前景的恶化,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1月份的47.7下降到12月份的46.2。同时,服务业PMI从46.2骤降至44.4,创下今年8月以来最差表现。

随着加息效应逐渐显现,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扩大,衰退已经开始部分取代货币策略的收紧,成为制约市场反弹的主要因素,市场逐渐消化加息影响后加速下挫。

标普500指数,从今年10月中反弹2个月来渐显颓势。此次加息后,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接连下跌,触60日均线。彭博宏观策略师怀特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出现转机、投资者情绪复苏和流动性过剩重新出现之前,股票将继续陷于熊市。

他认为,持续的全球经济放缓会影响市场复苏。各地的利率看起来已经出现转机,全球鹰派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但这需要时间来体现。全球经济衰退的因素影响越来越大,比如全球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之一是韩国的出口,韩国出口持续下降反映全球需求的萎靡。

其次,投资者对股票的信心继续减弱。美国投资者继续从股票利润账户中提取资金,达到只有在经济衰退时才会出现的水平。第三,流动性出现决定性转折之前,股票极不可能出现可持续的反弹。通胀维持高位,流动性就将保持低位,这一直是制约股票反弹的主要因素。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