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新亮
近日,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发布题为“科创板 6 周年:共铸新质成长”的研究报告。
刘晨明认为,自2019年开市以来,科创板发挥“试验田”作用、坚守“硬科技”定位。近年来政策持续加码:2024年6月发布“科八条”大力支持并购重组;2025年6月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并拓宽第五套上市标准;2024年8月起科创200和科创综指陆续发布,扩充指数体系。
“科创板运行成果斐然,发行、投资、资产三端结构优化。”刘晨明说。
在发行端,IPO“新质”成色优化,“并购潮”启动。第一,“硬科技”行业结构显著,截至7月13日,占科创板全部战略新兴产业市值比重上,电子核心产业(44.07%)、生物产业(15.92%)、智能制造装备产业(9.15%)为市值前三大行业。第二,科创板IPO累计募资 9271.56亿元,占同区间A股44.94%,IPO贡献度显著,且细分领域向智能制造装备等“新质”领域拓展。第三,并购重组政策效应显著,“科八条”发布以来累计完成并购交易170单,总金额超620亿元。
在投资端,“机构化”稳步提升,“指数体系”不断完备。第一,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稳步上台阶,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科创板、科创50市值占比分别达15.18%、7.37%,同比增长5.30、2.13个百分点。第二,科创板指数投资体系不断丰富,ETF 规模持续增长。科创板主题ETF总规模目前已达2848.03亿元,其中科创50ETF为核心支柱,规模占比达59.24%。
在资产端:前沿产业高景气,研发强度延续高位。第一,科创板景气度分化,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上,电子核心产业(+17.39%)、人工智能产业(+28.44%)和生物医药产业(+32.36%)营收企稳回升。第二,受益独立产业周期启动,生物医药产业盈利预期显著高增。第三,科创板延续高研发强度。科创板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稳定在11%左右,凸显“硬科技”企业创新驱动特征。
展望未来,刘晨明认为,半导体与创新药将迎来资产重估。
半导体产业方面,AI驱动新一轮产业升级周期。一方面,AI从云端向终端加速渗透,且与HPC带来需求共振推升半导体销售周期;另一方面,DDR4涨价背后加速存储技术迭代进程,催生新一轮服务器升级周期。
创新药产业方面,BD 出海迎历史性机遇。中国药企的License-out交易规模呈现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