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材料革命重塑国家竞争力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5-05-27 17:51

【导读】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材料革命重塑国家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材料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深刻变革都离不开对材料的创新。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高端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材料体系的升级。

市场专家表示,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新材料产业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有望在今年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AI人形机器人绿色能源制造业升级等背景下,我国新材料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望突破10万亿元规模

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介超表示,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

王介超表示,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色金属材料的开发应用,包括磁性材料、轻质合金硬质合金及高温合金等。相较于传统的金属原料,金属新材料性能更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认为,中国新材料行业从跟随到引领全球,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4.5万亿元增长至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2023年总产值达7.9万亿元2024年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长江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太表示,2023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7.2万亿美元,并形成了三级竞争梯队:

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代表公司包括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美国埃克森美孚、日本三菱化学等。

第二梯队是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新材料产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代表公司包括中国万华化学、韩国三星等。

第三梯队则是巴西、印度等国家。

马太表示,展望未来,随着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消费领域如汽车、家电、工业、电子电器、医疗等实现消费升级、技术革新,新材料增长的驱动力丰富多元,发展势头迅猛。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0万亿元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新材料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断供华为5G芯片、杜邦断供光刻胶、俄乌冲突、印巴冲突等事件相继出现

马太表示,材料是实体消费基础和支撑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际关系越发复杂,我国更加强调产业安全,突出材料自主可控。

从市场需求角度,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覃静分析,一是我国AI领域弯道超车,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来发展机遇二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形成先发优势,以广阔市场空间打开新材料需求天花板三是软磁材料应用广泛,绿色能源助力迭代放量四是战略小金属受益制造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元素迎来发展机遇。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分析师郭衍哲也补充道,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高端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也将伴随着材料体系的升级,这也势必将带动部分金属元素迎来新的需求周期。

近两年,锑镓等一众战略小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这背后正是上述逻辑的演绎,面对全球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以及国内的制造业升级,元素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金属需求迎来春天。郭衍哲称。

王介超总结道,从AI到机器人,从光伏到低空经济,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这场材料革命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塑。当全球争夺“元素话语权”时,中国已悄然占据先机——未来十年的科技竞争,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材料”里。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陈思扬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