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外资公募加速推进跨境业务

来源:电子报 2025-11-17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外资公募基金将跨境业务作为其在中国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有力武器,近期,贝莱德基金就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业务提上议程。

对于外资公募来说,跨境业务为其提供了结合集团优势和中国市场的发力场景,不过,除了相关资质,外资机构各市场团队间的协作也是不小的挑战。

贝莱德基金筹备跨境业务

所谓跨境业务是指从境内募资投向海外资产或从海外募资投向境内的资产的业务。外资机构多将跨境业务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贝莱德基金成立后,贝莱德中国并行开展了QDLP业务,该业务成为其在中国开展跨境业务的重要途径。此外,贝莱德集团通过与外资行合作在境内推出QDII产品。近期,贝莱德基金完成架构调整,贝莱德中国进一步加码跨境业务,争取公募基金QDII资格。

根据相关规定,获得QDII资格的条件相当严格。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其净资产须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2年以上;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此外,对投资管理人员的设置也有较高要求。

记者获悉,近期贝莱德基金专户规模大幅上升。算上专户,该公司非货规模已突破200亿元,为其开展QDII业务奠定了基础。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其公募基金(不含专户)业务规模为126.25亿元。

此前,贝莱德基金总经理郁蓓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资管行业有两大核心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会带来丰富的机遇;二是海外配置会为资管机构带来长期机遇。

为了抓住这一趋势,贝莱德基金正在探索多种路径:第一,在满足条件后积极申请QDII资格,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二,将海外基金引入国内,并通过互认基金的形式进行销售;第三,与银行合作,探索利用自贸区账户进行海外投资的可行性。郁蓓华表示,许多中国机构已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贝莱德可以利用全球网络,为这些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海外资产配置方案。

如今,贝莱德基金的发展思路印证了其先期表述。

资机构加码跨境业务

跨境业务似乎是外资进军中国的必然选择。目前,新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中,安联基金、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等的股东方均同时在中国运营QDLP业务,从境内合格投资者处募资投向海外资产,但与公募基金业务独立运营。其中,路博迈集团的QDLP业务规模在行业中排名居前,可为路博迈的中国团队提供充分的集团支持。

近年来,通过股权划转实现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中,摩根资产管理通过互认基金业务获益颇丰。宏利基金在股权划转之后亦加码跨境业务,其股东方也在探索面向中国内地投资者的香港互认基金产品。

来自晨星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摩根资产管理与汇丰投资管理在香港互认基金市场拥有领先优势,其互认基金产品资产规模分别为783.1亿元和344.2亿元。

不过,要拓展跨境业务,境内外部门的协作非常重要。尽管外资机构多将全球视野作为营销其竞争优势的话术,但协调境内外的投研和运营能力绝非易事。举例来说,将内地互认基金销售给香港的投资者,需要内地团队和香港团队配合。而对于机构来说,基金的管理规模要计入产品管理人名下。这就意味着,机构内部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绩效考核安排,以使集团旗下的不同市场团队有动力协力推动业务。而不同市场团队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不仅取决于集团的文化,也与区域管理层有关。

此外,大型外资机构有非常固化的管理路径,这为其在中国开展跨境业务增加了难度。上海哲奔咨询董事总经理Peter Alexander曾表示,“当企业沿用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过度的内部沟通、凡事需由委员会集体决策——许多战略将无法成功”。

推进跨境业务,外资机构任重道远。不过,这似乎是外资机构在境内发挥竞争优势拓展业务绕不开的一环。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