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马嘉昕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明显提速。据不完全统计,至少10家银行通过定向增发推进增资扩股。
在业内看来,中小银行密集增资扩股,不仅是回应监管要求,也反映出资本补充的紧迫性不断提升。
中小银行密集实施增资扩股
近日,九江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向合资格认购方发行不超过8.6亿股内资股和不超过1.75亿股H股,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据悉,此次是九江银行时隔两年再次增资扩股。截至公告披露日,九江银行总股本约为28.47亿股。若此次增发全部完成,该行总股本将扩大至38.82亿股,增幅超36%。
在此之前,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10月29日,新疆和河北两地金融监管局相继发布行政批复公告,同意乌鲁木齐银行增加注册资本6.2亿元至46.2亿元,同意衡水银行增加注册资本6亿元,由88.18亿元变更为94.18亿元。
10月24日,湖南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其向特定对象发行10亿股普通股。
今年以来,青岛银行、张家口银行、廊坊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加入增资行列,主动推进资本补充;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山西银行、兰州银行等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增持方式上,除定向增发外,配股、优先股等也被广泛运用。
地方国资成增资主力
谈及中小银行密集增资扩股,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支持实体经济需加大信贷投放,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资本补充紧迫性提升;二是净息差收窄削弱盈利与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三是资本市场活跃,中小银行投资价值凸显,为外源性增资打开空间;四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银行亟须加快战略转型,数字化、专业化、差异化转型需要补充资本加大相关投入。
在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看来,对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趋于严格,也是中小银行集中增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不足9%。例如,截至2025年9月末,九江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3%,接近监管红线。
在本轮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中,地方国资成为主力。例如,湖南银行发行的9名认可对象全部为国有主体,包括湖南省属国企、地方财政平台及市级投资公司等。
业内认为,地方国资积极参与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不仅是资本补充的手段,更是系统性提升银行稳健性、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战略举措。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国资入股中小银行能够为其带来资本及信用的双重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并在地方财政存款、重点项目对接等方面形成资源协同。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地方国资入股中小银行,能够推动其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内控机制、规范关联交易等,在不良贷款处置效率以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等得到更审慎管理,提升资产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