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强势复苏,上证指数一路冲高,“牛市归来”的声音不绝于耳。身边聊股票和基金的人又多了起来,也有更多的新手基民跑步入场,生怕错过这波赚钱机会。
投资这件事,与预期息息相关。我们如何设定预期,就会如何操作;如何操作,最终就会收获相应的结果。
我们到底该对基金收益抱有怎样的期待?以权益投资为例,巴菲特、格雷厄姆等投资大师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年均回报都在20%左右,而标普500指数近十年年化收益率为13.07%。
再看国内,过去十年,股票基金指数(H11021)的年化收益率达9.58%。长期来看,10%左右的长期年化收益率是可以期待的收益水平。而某些年份里30%、50%的收益率,往往与结构性行情或牛市相关,并非常态,且难以持续。(数据来源:Wind,2015年1月1日—2025年8月31日)
对于新手基民而言,预期越高,越容易在市场波动和观点分歧中陷入焦虑,犹豫不决。盲目追求高回报,可能会承担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非理性地孤注一掷,往往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摒弃短期情绪影响,究其根本,是要理解通过基金投资,到底赚的是什么钱?答案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赚“企业成长”的钱,二是赚“价格波动”的钱。
真正持续、可复制的收益,更多来自于优质企业的长期成长,而不是在短期市场波动中博弈价差。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回报,主要源于基本面的驱动,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治理结构以及合理的估值水平的改善。然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企业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投资基金需要具备耐心和信心。尽管市场难免经历情绪起伏和牛熊转换,从长期来看,价格终将回归价值。
鉴于此,我们给新手基民提几条建议。首先,理解波动是常态。上证指数自1990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17.81%,但年化波动率高达36.44%,位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高波动对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保持合理预期,做好纪律性投资。市场偶尔会出现短期涨幅惊人的基金,但这终究是极少数的。面对市场的波动与不确定性,我们更要做好投资策略的应对,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合理分配股票、债券、现金等不同属性的资产,在轮动的市场中控制风险,实现更稳健的账户表现。此外,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定期投入、长期坚持,也能在市场起伏中平滑持仓成本。
再者,长期持有、保持在场。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中所说:“人根本无法避开周期。”通过数据回溯可以发现,如果投资者错过市场涨幅最高的那几个交易日,收益就会大幅下降,甚至由正转负。“低位买、高位卖”是理想模式,但现实中极少有人能持续做到精准择时。长期持有、保持在场,看似简单,却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策略。
投资的本质是赚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的钱,但从投资行为角度来看,投资有时也是赚“反人性”的钱。如果你是新入市的基民,相比预测市场,不妨尝试长期投资、资产配置、基金定投等稳健的方式。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