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可以看作两个部分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既要自上而下从市场的宏观背景出发,根据不同类产品性价比的特征,落到对应的产品上,又要自下而上了解投资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资产配置达成投资目标。
战略资产配置负责制定方向:选取恰当的大类资产种类,并初步设定各大类资产的上下限比例;选取合适的资产配置模型,分析测算各大类资产的收益、风险和相关性等特征;通过回顾测算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表现。
战术资产配置负责捕捉机会:识别市场机遇变化或各大类资产相对价值变化,短期内迅速调整各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便及时抓住投资机会,通过合适的衍生品辅助实现战术资产配置。
战略配置与战术配置最大的区别是时间维度上的差异,战略强调长期,战术则强调短期。
战略配置要确定大类资产的具体情况,由此制定期初的中枢比例。短期类的资金,可以配置存款、货币基金,还有银行T+0的理财产品;中期类的资金,可以投资债券类、“固收+”产品,以及银行理财;长期不用、波动容忍度比较高、希望实现更大回报的资金,则将其投入权益类资产。
影响战略配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风险容忍度、预期回报和预期风险。波动容忍度是客观的,变化相对缓慢,主要与投资者年龄阶段、财富情况等有关;预期回报是主观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大家的心理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做资产配置的战术调整时,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协调:
一是基于规划的再平衡。根据既定的方案,当资产里股债类资产的比例和期初既定比例发生了较大偏离时,就要进行调整。投资者可以每半年或每一年做检验,进行再平衡,也可以固定阈值,如果期初方案中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是40%~60%,当市场大涨、权益类资产占比显著高于60%时,可以主动降低权益仓位;反过来,当市场大跌、权益类资产大幅缩水时,要及时补仓。
二是基于预测的战术调整。投资者基于对当下市场环境的把握、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不同类资产性价比的判断,灵活地做一些调整,从而在未来把握更高的超额收益。
资产配置再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投资者在市场先涨后跌时进行再平衡,会使得下跌时的亏损小于上涨时的盈利,能够保存一部分牛市时得到的“胜利果实”,使得平衡后组合的收益更高;反过来,当市场是先跌再涨时,再平衡操作可以在市场跌下来的时候,通过补仓积累到更多便宜的筹码,后续当市场反弹的时候,补仓的筹码可以带来更大的回报。资产配置起到“牛市锁盈、熊市补仓”的作用,能提高风险收益性价比。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