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报

信用业务收入普遍下滑 券商发力“两融”抵御市场波动

2024-04-03 11:15  电子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随着2023年年报陆续披露,去年券商信用业务表现也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23家已披露利息净收入的上市券商中,出现下滑的券商占比高达87%。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首席高超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券商信用业务利息收入以“两融”为主,其次是股票质押业务。过去两年股市表现较弱,券商年均“两融”存续规模有所回落。同时,随着券商融资成本下降和竞争加剧,“两融”业务利率有所下行,使得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增速下降。此外,券商对股票质押业务整体采取规模管控、逐步压降的措施,规模回落带来利息收入相应减少。

中国银河登上榜首

2023年,信用业务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中国银河、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东方财富、国元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中泰证券。其中,仅东方证券实现了正增长,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同比降幅超过30%;中国银河降幅较小,以微弱的优势超过常年稳坐头把交椅的海通证券,登上榜首。

华泰证券的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64%,跌出前十。对此,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郑积沙团队指出,自营债融增加利息支出,侵蚀利息收入。从数据来看,2023年利息支出137亿元,同比增加23%。但资产质量好转,2023年减值冲回4.1亿元。融出资金1123亿元,同比增长12%,市占率持续攀升至6.8%。质押式回购规模下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25亿元,同比下降64%。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银河的信用业务近年来逐渐向“两融”业务转型,降低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有效帮助公司抵御了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

东方证券在年报中表示,“两融”业务聚焦专业客群,通过开展专项激励活动、积极拓展客户及业务资源,努力克服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高度复杂、行情震荡反复等不利影响,实现“两融”业务规模与客户数量稳步提升。股票质押业务方面,采取了压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的业务转型模式,截至2023年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余额较上年末下降35.4%,规模得到有效压降。

多家券商发力“两融”业务

股票质押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让不少券商纷纷发力风险更可控的“两融”业务。

中信证券财务负责人张皓表示,从去年全市场“两融”业务情况来看,融资业务的需求稳步增长,而融券业务规模在下半年有所下降。

近期,监管机构对“两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对相关业务规则也做了优化。张皓认为,后续发展“两融”业务,首先要积极稳妥向合格投资者和实体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服务;其次要结合投资者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差异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此外,要持续强化信用重检工作,不断优化证券集中度管理,密切关注市场舆情,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对客户持仓结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梳理,尽可能对风险早排查、早发现、早统计,确保“两融”业务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不少券商通过开展专项业务活动积极拓展客户及业务资源,包括升级服务礼包、推出“两融”优惠活动等。例如,东方证券推出“新新向融开门红”活动,包括开通“融资融券交易权限”就送相应的增值服务福利礼包;国新证券也推出“双融”新春送好礼的活动,通过跨业务协同,加大优惠力度。

除了优惠活动,还有券商从机构及高净值客户着手,发力“两融”业务。例如,华福证券在3月11日正式启动第一届“财福同享”私募大赛,参赛的私募机构将优先享受融资优惠利率(年化5.5%,进一步利率优惠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私募基金高管及核心人员等参与“两融”业务的,将享受5.28%~5.88%不等的优惠利率。

方正证券表示,财富管理业务要高质量获客,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做强“两融”业务、加强产品销售、升级投顾体系,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年报显示,公司“两融”余额市场份额由1.70%提升至1.87%,信用账户数同比增长近14%。

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全新媒体平台,覆盖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渠道, 辐射近3亿人群,海内外400多家财富机构正在关注。独家、深度的财富资讯,尽在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机会宝

扫描二维码添加《机会宝》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

英华理财微信号

英华理财微信号

您赚钱,我高兴!中国基金报旗下专注理财的理财君,每天为您提供第一手理财资讯,为您采访各位投资大佬,为您统计整理实用数据.关注我,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