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会议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领头羊,要积极对标一流投资机构,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提升基金行业在全球资产定价中的话语权,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培育一流投资机构最核心的是提升投研能力,同时在产品、服务等方面顺应市场规律和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明了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目标,也为金融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培育一流投资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募基金将持续提升核心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谢治宇表示,要培育一流投资机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投研端持续打造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投研团队;其次,在产品端要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能力圈,持续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丰富产品类型,尤其在养老产品上,要加大投入与布局;此外,基金行业应积极“走出去”,增强全球资产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对标国际一流投资机构,国内资管机构还存在规模不够大、能力不够强、量和质不平衡等问题,这更需要一流能力的建设。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与金融强国和现代化的高标准严要求相比,我国资管机构个体规模不够大、能力不够强。由于在全球资产定价中话语权不足,直接弱化了中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目前基金行业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加强,微观交易的基础仍不牢固,市场化定价的机制还需要完善,这些都要在交易端、投资端与融资端等方面综合发力。
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中国公募基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总量规模仍不充分。比如在美国,公募基金是资管类产品第一大品类,所占比例达到30%,而我国公募基金在资管整体规模的占比为18.5%(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
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袁建军补充道,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一流资管机构的期冀相比,行业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少数基金管理人尚未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利于资本市场发挥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领域和优质上市公司的功能;二是我国权益基金产品收益率稳定性较差,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情况,行业在为持有人带来更好持有体验和投资收益方面还有改进空间;三是基金行业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力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专业资管机构的外部智囊及监督者功能。
袁建军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基金管理人需要切实落实监管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的要求,加大对长周期投资业绩和投资者实际盈利的考核力度。其次,希望销售机构能与基金管理人一起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优化评价和推荐机制,建立适宜长期投资的市场环境。
中欧基金表示,基金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还存在量与质不平衡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基金公司要想成为一流投资机构,需要从五个方面推进体系化建设: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立体式销售及服务能力;纵横一体的战略及产品管理能力;业务导向的科技和数字化能力;战略导向的组织、人才、文化适配能力。
汇安基金表示,培育一流资管机构,公募行业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一流能力建设”:首先,一流资管机构需要一流的专业能力,提升投研内核;其次,需要一流的服务和陪伴能力,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与时俱进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第三,需要一流的守正创新能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在时代演变中洞见趋势、把握机遇;第四,需要一流的风控能力,拥有反脆弱和强风控的投研体系,坚持合规经营,严守监管底线;最后,还需要一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信念做多中国资产,坚信长期投资的力量。
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推进权益类基金大发展
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证监会高度重视投资端改革,将之视为作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的大发展。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权益基金作为行业中最具专业定价能力的部分,其发展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长期发展资金,更能极大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从而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权益基金的发展,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优质企业成长的红利,实现合理的财产性收入,保障财富的保值增值。
袁建军认为,权益类基金大发展是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全面注册制的顺利运转离不开专业、理性的市场环境,权益类基金大发展将提升专业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权益类资金的大发展将在投资端源源不断为资本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撑资本市场发挥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枢纽功能。
事实上,提升中长期资金吸引力、展现权益类基金价值,离不开长周期考核,在市场顶部和底部进行逆向调节。
“我们非常重视营造长期主义的投研文化与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基金中长期的良好运作管理。在此基础上,公司还有基金经理持基计划,既能为优秀基金经理提供激励,也从制度层面加强了投研人员与客户的共赢意识。”谢治宇说。
中欧基金也表示,在考核基金经理业绩时,公司更注重长期业绩,三年、五年的考核比重更高,以此来引导基金经理形成长线思维。除了投资人员,中欧基金在对基金销售人员制定考核机制时,也将投资者盈利体验纳入到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共同引导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建立长期投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