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新股不败”成往事 破发或将常态化

来源:电子报 2022-04-25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今年以来,新股频频破发,打新“风险”越来越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抛开近期市场低迷的因素,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股破发或将成为常态。

多因素导致新股破发

截至4月22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有114只,首日破发的有32只,主要集中在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4月以来,累计上市股票28只,首日破发13只。

谈及新股破发的原因,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一是整体市场环境较差;二是新股定价相对较高;三是部分公司自身盈利能力较差或在上市过程中基本面出现了低预期的情况,破发新股中未盈利的公司占比较高。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表示,去年9月询价新规出台后,新股发行定价规则出现重大变化,投行定价权提升,使得新股发行定价中枢大幅提升,新股隐藏的破发风险开始暴露,叠加近期A股市场环境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导致新股频频破发。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表示,股市表现疲软是近期新股破发频出的最直接原因,但进一步分析,市场定价偏高,一级市场的定价并不能被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认可,“太贵”才是导致新股破发的根本原因。

鹏扬基金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吴西燕表示,2022年二级市场估值持续下行,但新股发行估值远高于前2年,导致破发越来越多,影响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深圳一家头部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近期A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在风险偏好下行阶段,投资者参与新股投资的热情也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去年9月份的询价新规发布后,新股发行市盈率较新规前显著提高,较高的发行估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破发风险。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副总经理方磊也认为,近期新股频频破发主要集中于科创板,直接原因可能在于发行市盈率过高。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在询价新规下,发行价明显被抬高,却遭遇市场的持续低迷,不少白马股已经腰斩,投资者宁愿去捡便宜的老股筹码,也不愿再打新,不少投资者选择弃购。

新股破发或将常态化

除了近期市场低迷的因素,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A股市场日趋成熟,新股破发或将成为常态,超募过度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孙金钜表示,目前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首日破发率高达40%,我国香港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也达到18%左右,2021年以来更是达到47.8%。未来,新股定价将更趋市场化,定价较高、盈利能力较差的新股仍将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但新股市场自身存在定价调整的能力,持续的大面积破发不会出现。

吴开达表示,新股申购仍具备价值,破发常态化是注册制市场化定价的正常现象。从微观视角来看,一级市场的新股还存在定价信息含量不足,未能反映公司所处行业基本面不利预期的情况。从宏观视角来看,新股上市时整体市场的流动性、情绪等因素也会对新股行情产生较大影响。

深圳一家头部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表示,从“新股不败”到频频破发,能够观察到新股市场的参与者热情在下滑。可以预计,后面参与报价的机构会更加理性。

陈梦洁表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都已实行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新股破发是正常现象,预计后续新股破发会成为“新常态”。参考海外资本市场历史,注册制下破发率并不低,也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我们应理性看待破发的现象,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高端装备行业研究员李煊也认为,应理性看待破发现象。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相对较低,新股的定价和交易机制使得新股上市后存在较高的无风险收益。当前来看,短期新股频繁破发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破发率可能有一定的修复;长期来看,随着制度逐步完善,破发率应会逐步提升,收益和风险永远是共存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