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10位公募FOF专家研判2022年基金投资: 风格要相对均衡 适度超配权益基金

来源:电子报 2021-12-27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1年在极度分化的市场行情中,基金表现可圈可点,主动权益类跑出翻倍基,“固收+”、FOF、量化、可转债等基金品种亮点纷呈。

即将迈进2022年,如何通过基金中基金(FOF)布局基金,更全面地把控市场行情?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十位FOF投资专家,分享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主动权益、指数基金、固收+、QDII等方面的投资思路。

他们是: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南方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李文良、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郑铮、汇添富基金经理李彪、嘉实领航资产配置基金经理张静、招商和惠养老2040三年FOF拟任基金经理章鸽武、兴证全球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张济民、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国泰基金FOF投资负责人周珞晏、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

这些投研人士认为,2022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货币环境宽松,经济增长承压,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要确保均衡。整体看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超配股票基金;风格上,上半年价值风格突出,下半年或转向成长风格。

大类资产配置:

风格均衡 适度超配权益基金

中国基金报:2022年,如何判断基金投资方向?大类资产配置怎么做?

杨喆:2022年依然是充满机会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虽然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但在政策呵护下,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不变。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政策支持、业绩好、高景气和估值修复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李文良:估值方面,A股整体静态市盈率已较年初有所回落,相对于利率债和发达市场权益资产的吸引力提升。但考虑到2022年国内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全球流动性环境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权益市场大幅快速上涨的概率较低,更可能的局面是震荡和结构性行情。

郑铮:2022年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可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上找线索,明年可能是一个货币环境宽松,经济增长承压的环境。因此在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尤其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在新理论、新增长、新基建上寻找投资的脉络和线索,选择合适的风格进行配置。

李彪:2019-2020年,全市场估值有较大幅度扩张,2021年高景气行业资产估值持续扩张。明年全市场估值预计很难持续扩张,也就很难有普遍性的投资机会,仍然要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明年高景气行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行业有可能景气持续,但选股难度加大。目前看,上述三类资产都有机会,没有性价比特别突出的资产,因此明年FOF的资产配置需要更为均衡。

张济民:推荐分散、均衡、多元化、以价值为主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式,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类固收+的基金配置方式或许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代宏坤: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相应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将陆续落地,通过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来增加内生动力。2022年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偏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基本面因素相对有利于股票市场。更看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相对超配股票基金。

周珞晏:明年大概率是“经济弱”“货币宽”“信用稳”的宏观组合。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权益市场大概率不会有大级别的指数行情,但是仍然具有相对债券更好的收益。

郑源: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需要分阶段进行。在经济下行阶段,固收基金的性价比更好。而在经济上行阶段,权益类基金的性价比更好。从这个角度说,大类资产配置需要按照经济周期的变化,适时调整。

主动权益基金:

上半年价值风 下半年成长风

中国基金报:布局主动权益基金,成长风、价值风、均衡风,更好看哪一类?应该如何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

张济民:个人偏好价值风。我比较相信均值回归。过去三年,成长股的表现远好于价值股。“资产荒”仍然存在,充裕的流动性推高了具有一定话题的新兴产业公司估值。一旦流动性边际收缩,价值型权益基金的相对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郑铮:成长、价值、均衡都是动态的,不是绝对对立的。从货币市场环境上看,成长类仍然是占优的,但不排除有风格大切换的可能,要观察稳经济抓手和政策力度的变化。

代宏坤:2022年不同风格的基金都有机会,上半年价值风格的基金机会更大,下半年成长风格基金表现可能更好。均衡风格的基金可作为常规配置。选择主动权益基金时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基金在过往年度的投资业绩和风险控制与同类基金相比的竞争力;二是风格清晰度;三是规模相对适度;四是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

周珞晏:结合短中期和长期的视角,在权益基金的布局上总体均衡略偏成长风格。长期来看,投资于成长性资产能够获得更好的复合回报,因为投资权益基金本质上赚的是底层资产长期业绩增长的钱。但是中短期来看,风格的轮动会对组合造成波动,成长板块的估值和机构持仓水平都不低,配置上略均衡一些会提高组合的稳健性,毕竟2022年是盈利增速回落阶段,短中期层面需要更为谨慎。

章鸽武:2022年更看好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稳定,是否具备捕获超额收益的能力。

具体到行业方面,军工目前正处于行业发展中期,产业链逐渐完整,行业出现扩产现象,叠加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3年的发展前景可期;此外,也将关注新能源细分领域中的高成长个股,中长期看好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杨喆:今年A股市场行业轮动快、业绩分化大,明年可能还会延续这样的特征,集中配置单一风格的基金会面临较大的波动风险。通过均衡配置进行风险分散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郑源:我们目前主要选择偏均衡风格的权益类基金。由于FOF产品进行持仓调整主要是通过场外申购和赎回来完成,调整效率比较低,因此,我们会选择偏均衡的基金来降低产品的换手率,规避持仓调整的低效弊端。

李文良:今年权益市场行业风格分化比以往更大。如果投资者采取单一风格配置,很容易踏空表现好的行业,建议配置风格均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从历史规律看,明年或进入经济回落期,成长、消费类风格会有更好的表现。

李彪:明年的布局需要成长、价值、GARP三类基金均衡配置,这几类资产性价比接近。同时,也要根据产业景气变化、资产的相对性价比变化、市场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对组合进行适度的动态调整。

指数基金: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多点开花”

中国基金报:布局指数基金,2022年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行业的产品?

杨喆:普通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可以优先选择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作为底仓,辅助配置部分估值合理、业绩景气度高的行业基金。

郑源:相信明年围绕“双碳”主题的大部分细分行业都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在TMT领域,我们会比较关注偏消费的细分行业,比如消费电子、游戏。在消费领域,关注具有提价空间的必选消费品行业。

李文良:可以考虑布局一些恒生指数类的指数基金。恒指持续大幅下跌,其估值性价比显著提升,未来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在下降。如果基本面有小幅改善,或者增量资金提高关注度,很可能出现一定的修复行情。此外,养殖行业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下跌,处于底部区域。如果明年肉类价格出现周期回升,该行业的指数基金也大概率会有不错的表现。

李彪:考虑到经济升级和政策导向,高端制造方向的双碳(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半导体、军工或将是未来中长期的投资主题。另外,代表长期优质资产的消费、医药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郑铮:2022年我会开始关注一些今年受损比较大的行业,如中概互联网指数类产品,看看是否有困境反转的机会。今年我们对这类产品一直只是观察,明年一些政策明朗之后,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一些机会。

章鸽武:看好TMT、消费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的产品。

张济民:比较看好宽基类指数,其费用低廉且效率很高。目前,基于MSCI或者沪深300的部分指数基金仍然是机构的主要配置产品,我可能会选择一些ETF或者指数增强产品,做一些流动性管理或者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

张静:明年应该还是高景气板块利润增长的确定性更强。不光是新能源,军工甚至食品饮料中的必选,医药里的原料药等细分赛道景气度也非常高。

代宏坤:2022年更看好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这四个行业的投资机会,这些方向都有相应的指数基金或ETF。

周珞晏:成长板块中,从中长期产业发展维度看好能源转型相关的新能源、碳中和、智能汽车领域,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下的半导体、计算机领域,军备升级、业绩释放的军工领域。

金融板块中看好受益于长期财富管理逻辑的券商,待地产风险释放、降息落地后利空出尽的银行;消费板块中,明年下半年随着猪周期见底畜牧板块或有机会。

此外,在宽基指数中,在经济见顶后快速回落阶段,沪深300相对中小盘指数更容易有相对收益。

“固收+”:

从历史风险表现角度筛选

中国基金报:市场震荡之下“固收+”产品受到关注,目前是布局这类产品的时机么?如何选择?

郑源:考虑到宏观经济动能回落,政策层面相对宽松,“固收+”产品会是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的不错选择。“固收+”产品的投资目标具有非常鲜明的理财特征,即对于下行风险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因此,在选择“固收+”基金产品时,产品的历史风险表现是我们最关注的指标。

李文良:“固收+”基金在震荡市中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当前正是配置的好时机。如果权益资产大幅下跌,“固收+”基金可以适度提高权益仓位获取未来权益反弹的再平衡收益;如果权益资产大幅上涨,“固收+”基金又可以适度降低权益仓位获取未来权益回调时的低回撤。如果按照估值和基本面,判断权益出现大牛市或者大熊市概率都很低的时候,“固收+”基金的适应性会明显优于纯债和纯权益型基金。

李彪:中长期来看经济仍然处于缓慢下行中,债券类资产仍然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另外,考虑到明年权益市场投资的难度,对于中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固收+”产品。其中,低风险FOF,包括养老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中的一年期产品,可以看作是FOF版的“固收+”,也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投资标的。

张济民:“固收+”产品比较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目前布局此类产品,一方面可以享受到权益市场的长期向上红利,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波动率可能不会让投资者每日提心吊胆。选择产品时,建议投资者关注基金经理历史业绩的稳定性、投资理念以及产品的费率,如果有好的信用研究团队那更是锦上添花。

郑铮:“固收+”产品关键在“+”的部分,核心在于如何处理好收益和波动问题。我们在选择这部分产品时会更加关注收益的来源,寻找有交易能力的基金经理的产品进行配置。

章鸽武:目前可以考虑布局“固收+”产品。2022年我们更倾向于“固收+打新股票”,依据底仓操作策略、询价入围数量、基金规模等指标进行筛选。

张静:普通的“固收+”产品,权益部分是以个券的形式呈现的。以一年维度来看,股票的分化非常大。但如果以基金的形式去呈现,就会好一些。比如,今年全市场基金分化度比较大,估计在50%左右。所以,可以选择低权益一类的FOF,其实也属于“固收+”的一种。FOF抗风险、避免底层资产风险的概率更大。

代宏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择“固收+”产品:一看风险水平,二看策略的实现方式,三看投资团队过往业绩和回撤控制得如何。

杨喆:选择“固收+”产品,产品收益、风险控制、收益稳定性三者同样重要,投资者可以从产品收益率、回撤与波动、收益胜率等指标来评估和选择产品。

QDII基金:

港股基金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QDII基金明年值得布局吗?更看好哪类品种?

杨喆:港股今年调整得比较充分,估值或具有比较优势,港股基金或值得关注。美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韧性,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等QDII指数产品也是值得关注的中长期配置品种。

郑铮:QDII产品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个是中资美元债券,还有港股中的部分品种。

李文良:因为经济周期错位,发达市场的资产价格大部分仍处于高位。因此可以优先考虑以中国资产为主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特别是港股中受政策冲击较大跌幅显著的行业QDII基金。

李彪: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调整的幅度较大,可能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可以考虑布局以港股投资为主的QDII基金。但是和A股类似,港股也不具备普遍性的投资机会,仍然要考察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要选择精选个股能力强、风险偏好不高的港股基金经理。

章鸽武:整体来说值得布局,相对更看好美国股票和商品QDII。

张济民:QDII基金是分散投资组合非系统性风险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目前可选择的产品不多。QDII基金和A股的收益率有明显的低相关性,适当比例的A股/美股搭配,有助于降低组合的波动率,改善持有体验。

代宏坤:QDII基金差异比较大,相对看好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2022年,港股市场有望出现估值修复机会,当前的估值在全球来看是相对便宜的,据彭博数据,港股未来12个月的PE是11倍。今年港股的下跌,有些是因为行业受到政策影响,有些行业本身基本面不错但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也跟随下跌。随着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市场情绪的修复,港股估值修复的概率较大。

周珞晏:权益QDII基金,港股的配置性价比很高,但胜率较低,采用定投的方式可能更加合适,“输时间不输空间”。债券QDII基金方面,虽然中资美元债中存在一些非地产债被错误定价的结构性机会,但风险收益比不对称,建议先关注等待右侧的机会。此外,配置QDII基金需要关注汇率变动情况,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不会很大,这对投资QDII基金有小幅的正向影响。

风险点:

市场波动加大 容错空间小

中国基金报:2022年布局基金的风险点有哪些?

杨喆:2022年,市场面临美联储加息进度加快、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板块估值调整等风险因素。各类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相伴,在提供较高收益弹性的同时,也带来较高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避免追涨杀跌、不当止盈止损的行为,提升基金投资的获得感。不过,长期来看,不承担风险也是一种风险,因为资产是会贬值的。

李文良:明年经济处于周期性回落期。稳增长政策开始加码,境内流动性也趋于宽松,但经济景气的回升力度和持续性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个券违约的风险仍然存在,信用资产的配置最好通过信用评级较好的机构进行,且需要保持高度分散,例如通过“固收+”类FOF进行配置。

李彪:预期明年市场会更加分化,非常考验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绝大部分优质资产都不便宜,赚钱的机会部分来自于交易,要及时兑现盈利,因此也更加考验基金经理的交易能力。

郑铮:风险点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之间的矛盾。信用风险是否会从房地产转移到下一个领域是明年最值得观察的地方。另外,持续三年的牛市,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也许需要适度放低,更要防止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张济民:权益市场的震荡仍然会是常态,疫情和通胀将会持续对市场造成压力;流动性会不会突然收紧,叠加下滑的企业盈利会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是另外一个风险点。此外,债券的各种信用事件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张静:政策基调整体上是偏稳增长的,货币政策也是偏暖、偏宽松的。宽货币加上稳增长、宽信用政策的出台预期,权益市场处于一个“最暖”的状态。但各个板块整体估值都是中线偏高,无论是今年上涨的新能源汽车、光伏,还是下跌的食品饮料和医药,都很难从中找到高性价比、估值在中位数很低位置的好赛道。估值是个问题,但是货币端整体偏宽松的状态下,压制性不会特别强,而波动会加大,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代宏坤:一个重要风险点是对偏股基金风格把握发生偏差。2021年不同风格的偏股基金投资业绩分化巨大,预计2022年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不同风格基金呈现轮动特征。对投资人而言,选择持仓相对均衡的基金或许更为理想,尽量减少因风格与市场不匹配而导致的风险。

周珞晏:通胀超预期和疫情的反复都是明年的风险点。目前权益市场的估值水平中等,明年盈利端可能是温和小幅增长,因此,指数整体还是上行趋势但其间不乏震荡。另外,如果明年通胀超预期上行,待经济企稳后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可能加大权益市场的波动。此外,新冠疫情的反复也给经济蒙上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做好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才能更好应对市场风险。

章鸽武:2022年基金布局上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风险点:一、美国经济陷入深度“滞涨”导致货币政策加速收紧;二、全球疫情失控,需求断崖式下滑;三、中美科技贸易领域摩擦加剧;四、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郑源:2022年权益投资中,对于行业和个股的选择需要更加精准,容错的空间比较小。对于投资风险偏好较高的产品应该要更加谨慎。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