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牛熊交替是常态,而真正能够穿越周期,将时间积淀为财富的基金管理人,往往都是源于对投资初心的坚守。在被动投资日益盛行的今天,仍有一些机构始终笃信深度研究与主动管理的长期价值,以持续的业绩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正如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欧朵思(Mary Erdoes)女士所强调的:“过去二十年间,当同行纷纷加大对被动策略的投资时,我们始终坚持打造业内领先的主动管理平台。”
基于对主动管理的长期坚持,摩根资产管理形成了深厚的投资文化和稳定的投研团队,并在不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前提下,凭借系统化的投研平台和严谨的投资流程,创造出持续稳健的长期业绩。凭借以十年为周期的卓越表现,不仅为投资者创造了丰硕回报,更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对摩根资产管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的信任,并吸引包括全球大型机构、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更多客户选择,2024年主动管理资金流入量位居全球资管行业第一¹。
在摩根资产管理看来,拥有深厚积淀的团队、打造研究驱动的投资文化是培育“长跑型”资管机构的根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的股票基金经理团队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在全球500名研究分析师中,不乏15年甚至20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在过去一年中,该研究团队覆盖约4700家公司,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与交流。这种深度、高频的实地调研,为投资决策提供了独特的市场洞察。
这一“长跑型”投资文化同样深深植根于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公司深耕中国基金行业21年,依托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视野与百年经验深厚积淀,旗下多只基金在A股市场中穿越牛熊,聚“时”成“金”,成为投资者锚定长期价值投资的优选。
聚“时”成“金”,践行“长跑型”投资文化
过去21年,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主动权益投研团队在深度理解A股市场规律与投资逻辑基础上,始终践行摩根资产管理“长跑型”的投资文化,即不过度追求短期的爆发式收益,而是着眼于长期价值的积累。
这一投资文化在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时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基金经理在市场陷入短期的狂热或恐慌时保持冷静,基于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从而尽可能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争取实现基金净值的稳步增长。
从长期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8月底,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公司近20年年化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达13.03%,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排名行业前10(居行业前1/4)²。旗下7只“双十”基金³展现出穿越A股周期的强大韧性——不仅成立时间均超10年,历经多轮市场牛熊考验,更实现了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回报,显著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这些数据均彰显了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在A股市场的长跑能力。
摩根“双十”基金业绩闪耀市场

数据来源:摩根资产管理,数据截至2025.8.29,基金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基金产品堪称“时间的艺术品”。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要以三年以上收益为主,权重不低于80%。随着该方案的持续落地,公募基金有望涌现出更多坚持长期主义、依靠团队智慧和系统化方法的基金经理。摩根资产管理的“长跑型”投资文化正符合这一趋势。
聚光灯下的闪耀易寻,唯有穿越周期,才能在投资的长河中留下真正的印记。展望未来,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将继续融汇全球视野与本土智慧,依托投研、平台与研究的深厚积淀,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与时代同行,以长期主义为舟,为投资者追寻可持续的价值回响。
1.数据来源:摩根资产管理、ISS Market Intelligence网站、公开文件及公司网站。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2.数据区间2005.9.1-2025.8.31,评价开始日期参评基金数量为1只,评价截止日期参评基金数量为53只,按照规模平均口径计算,过去20年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行业排名7/29,获评实体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3.摩根“双十”基金指摩根基金旗下成立时间超十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10%的基金。
4.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8.31。主动权益基金统计范围为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连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过10年,且目前仍在管理的基金经理共有123人。
5.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6.30。公司旗下满10年的主动权益基金统计范围为Wind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


(CIS)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