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热!
7月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用电需求“爆棚”。7月4日,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伴随迎峰度夏,电力板块行情也持续升温。3月以来,万得电力指数累计涨幅已接近10%。7月11日,电力板块异动拉升,豫能控股、华银电力等个股直线涨停或逼近涨停,有的个股更是连日收获多个涨停板。
电力板块行情回暖背后的主要逻辑是什么?后续行情能否持续?哪些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清洁能源基金经理宋阳、电力ETF南方基金经理龚涛、中银基金基金经理刘腾和创金合信优选回报混合基金经理龚超。
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历史低位估值与行业基本面改善形成的“剪刀差”,有望催生资金持续关注电力板块。在短期事件催化和长期逻辑支撑下,电力板块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但预计会出现分化。在低利率环境下,低估值、高股息的电力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长期价值凸显。此外,人工智能算力、电动车等新兴用电需求领域也存在较好的机会。
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中国基金报:随着迎峰度夏,后续电力板块行情能否持续?
龚涛:在成本降低、政策支持及资金流入等多重利好驱动下,电力板块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成本端,动力煤价格同比显著回落,叠加煤电联营深化,火电企业二季度燃料成本压力明显缓解,盈利修复趋势确立。政策端,136号文明确存量资产盈利保护机制,并优化新能源增量装机回报预期,推动行业供需格局加速改善。同时,风光大基地项目持续投产,绿电发电量增长驱动业绩释放,水电、核电也因来水改善及新机组投运提升盈利能力。资金方面,保险等长期资本入市,带来增量配置需求,低估值、高股息的电力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
宋阳:电力板块不仅有迎峰度夏等短期事件催化,行业本身也有长期逻辑支撑,主要受益于电力央企改革深化及绿电转型加速,行业盈利稳定性逐步增强。政策端,目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正在推进,跨省、跨区交易主体大幅增加,火电、新能源、核电等全参与,电价机制更灵活,电力资源配置更高效,龙头企业优化发电结构,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技术创新也推动整个产业链充满活力。此外,临近“十四五”收官,各地能耗考核也在催化绿电需求,水电、核电等红利属性较强领域,在利率下行周期,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龚超:高温天气下,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少数时段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现象,主要系空调负荷增长。过去几年,我国火电、新能源、储能等大规模投产,电力供应总体稳定,发生大范围缺电的概率极低,预计电力板块行情会出现分化,部分业绩稳健、上网电价下调风险较小、估值便宜的标的,行情持续性会比较强。
刘腾:迎峰度夏是短期影响因素,过去几年我国火电行业有较多新增机组投产,行业供需关系较为平衡,预计不太可能出现缺电情况。电力板块进入三季度的交易因素逐步多元化,包括2026年电价预期、来水情况、136号文具体落地情况等,预计三季度后半段电力板块的行业结构化特点会更加明显。
偏低估值与基本面改善
形成“剪刀差”
中国基金报:目前电力行业基本面和估值水平如何?
宋阳:整体看,电力板块基本面向好。从2025年一季度业绩看,核电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03.01亿元,同比增长8.42%;水电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7.66亿元,同比增长8.63%。截至7月11日,申万二级电力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18.68倍,处于指数上市以来29.4%分位点,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历史低位估值与行业基本面改善形成的“剪刀差”,有望吸引资金持续关注电力板块。
龚涛:当前,电力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在行业盈利趋势改善、政策持续支持的背景下,板块具备较强的估值修复动力。
刘腾:“十四五”期间,电力改革政策已具雏形,容量电价、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等均已出台,“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将有更强的发挥基础。短期看,煤价下行幅度较大,仍有盈利改善空间,上市公司基本面进一步企稳。估值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公用事业板块平均PB为1.4倍,其中,电力、水务分别为1.3倍、1.6倍,平均股息率为3%,较2024年7月高点仍有差距。
龚超:目前电力板块估值总体处于低估到正常估值之间。上网电价的相关规定对行业基本面影响较大,南方省份如广东、广西等地,去年底大幅下调火电上网电价,火电企业今年业绩压力较大;上海、北方部分省份火电上网电价变化较小,今年受益动力煤价格大幅下跌,预计业绩改善明显,部分投资者担忧这些区域今年底火电上网电价有下行压力。水电受电价下调影响较小,核电、风电、光伏受影响大一些。
关注细分板块结构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电力板块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电等,下半年,哪些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龚涛:下半年关注三大板块:一是火电,随着煤价中枢下移及市场化电价企稳回升,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正持续修复;二是核电,受益装机扩容及利用效率提升,量增逻辑明确,电量增长有效对冲电价波动带来的压力;三是水电,在全球降息周期中凭借高股息优势凸显,来水改善预期下业绩弹性可期。此外,新能源发电领域(包括风电、光电等)获得政策强力支持,国家正着力破除“内卷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和格局优化,值得进一步跟踪。
刘腾:主要关注以下结构性机会:第一,电价仍是主要交易因素,关注广东、广西等电价已下降较多的区域;第二,全国性火电央企电价下跌可控,盈利持续改善;第三,持续关注业绩确定性强、有中长期增长空间的水电和核电龙头;第四,结构性关注以风电为主的绿电运营龙头公司。
龚超:长期看好A股大水电的投资价值,其投资价值在于超长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目前A股主要大水电企业股息率在3%~4%之间,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水电股仍具备配置价值。部分业绩稳定的火电、新能源运营商派息比例较高,也有一定吸引力。
重视个股基本面变化和轮动机会
中国基金报:对于电力行业,你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有哪些风险点需要关注?
刘腾:配置核心在于仓位水平,结构上会平衡稳健类的水电资产和周期性的火电资产,个股选择上更重视个股基本面变化和轮动机会,重点监测动力煤库存天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点省份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情况,重点关注A+H股标的。
风险点主要集中在电价,市场化电价水平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板块行情的持续性和空间。结构上,需要跟踪绿电补贴资金的应收款减值风险,以及公司治理的变化。
龚超: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受产业政策影响比较大,投资时,需在深入研究产业规律、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识别不同细分行业未来盈利能力,找出与市场共识差别较大的领域,从而把握大级别的投资机会。风险主要包括行业景气下行、产业政策风险等。
宋阳: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产业趋势,坚持长期主义,拥抱优质资产。在新能源投资方面,短期看消费属性,长期看科技属性。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产业链完善、市场机制、安全标准、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方面面临挑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