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产品的迭代创新,投资的难度可以不断降维。买股票太难,可以买基金;买基金太难,可以买FOF。对于基民来说,面对市场上种类丰富的基金,挑选的难度和风险都不小。
同样是选基金,自己选和FOF基金经理选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FOF是帮助投资者买“一篮子基金”的基金,由专家来精选基金,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FOF总体采用三步走的投资思路,兼顾大类资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寻求资产配置的优化解决方案。
第一步是选资产。FOF在宏观视野下判断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发展趋势和投资潜力,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不仅有股票、债券及其他资产层面,还要落实到行业和风格层面的动态调整。
第二步是选基金。FOF根据中长期业绩、公司文化、投研理念等多重因素对基金管理人进行“优中择优”。从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基金产品三大维度,使用定量筛选与分析、定性调研与评估的方法,对全市场基金进行筛选,结合市场情况和基金风格构建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为投资者谋求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第三步是动态优化调整。随着宏观基本面和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核心资产的相关性、风险收益比、长期趋势也会变化。为了达到组合的风险收益目标,FOF需要不断调整不同核心资产的风险预算和资产比例,捕捉大周期中的机遇,并警惕其中的危机,在追求较高收益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波动。
在初步的定量分析中,基金经理一般会根据基金分类、绩效评价、风格分析、业绩归因等一系列指标对全市场基金进行分析。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是以调研的方式验证业绩归因结果,从而判断基金业绩的可持续性,评估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一致性与投资理念的连续性。
在筛选优秀基金管理人方面,重点考察投研团队实力、公司治理、考核机制等要素。在筛选基金经理时,以中长期业绩、风险控制、业绩稳定性为主要参考指标,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业绩可持续性。通常而言,定性分析可以弥补定量分析的局限性,也可以避免过度依赖数据而选出仅因运气好而表现较好的基金。
在了解了FOF的“投资秘籍”后,普通投资者能不能直接抄作业呢?我们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首先,FOF的持仓信息是基金定期报告里披露,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寻找“黑马”基金经理风险高;再者,FOF的目的是大类资产配置,如果持有单个基金,很难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持有比例;最后,难以克服人性的弱点,普通投资者即便是抄到了“好作业”,也很难像专业投资者一样获得基金产品的完整收益。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上万只产品中挑选优秀基金实属不易,FOF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