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任子青
近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政策落地后,股权投资机构积极筹备科创债的注册和发行。统计显示,截至5月14日,已有25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或开展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多家机构表示,科创债的发行拓宽了股权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将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注册发行规模约200亿元
股权投资机构积极发行科创债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截至5月14日,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7日上线以来,已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11家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首批发行科创债的股权投资机构包括元禾控股、西科控股、鲁信创投、锡创投、启明创投、君联资本、东方富海、毅达资本、中科创星、金雨茂物、金合盛、泰达科投等,既有国资背景机构,也有多家民企。
其中,西科控股是全国首批、西北首家发行科创债的机构,此次发行规模为3亿元,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2.5%;80%以上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光电芯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
西科控股财务总监杨婷介绍,作为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西科控股此次发行科创债,引入了银行创设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进行增信,发行综合成本显著低于传统债券融资。“政策支持降低了发行门槛,有资金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多家机构均有发行科创债的计划。”
盈科资本产业投资事业部总裁冯志强称,私募发行科创债,成本上追求利率压降,通过政策增信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期限上倾向于“5+3”“5+5”等长期限,匹配“硬科技”项目长周期投入需求;风险分担依靠央行再贷款资金、地方政府增信基金等;需要关注项目退出不确定性,提前规划IPO、并购等退出路径以缓释风险。
利率、期限和信用评级等受关注
在发债过程中,发行成本、期限、信用评级等方面因素受到机构关注。利率方面,目前多数机构发行的科创债票面利率在2%以上,也有低于2%的,比如元禾控股3年期债券票面利率是1.92%。在杨婷看来,票面定价需综合考量市场环境、自身信用、债券条款及宏观政策等因素,既要能平衡融资成本与投资人收益,又要适配科技创新项目的高风险与长周期特性。
期限方面,不少是3年到5年的债券,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注册的债券期限则达到10年、15年。杨婷认为,这需要考虑资金用途、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及融资成本等诸多因素,“硬科技”企业孵化周期较长,需要相对期限较长的资金。
信用评级方面,元禾控股此次发行的主体评级为AAA,鲁信创投实现AA主体评级无担保发行,锡创投的主体评级为AA+。
杨婷表示,现有信用评级体系主要依赖财务指标,比如资产规模、营收利润,像西科控股这样的孵化型机构,研发费用分摊高可能影响即期损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占比大,在现有体系下难以获得较好评级,对开展债券融资造成阻碍。“希望评级体系不断革新,开发打造面向孵化型机构、创投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属评级模型。”
盛世投资董事、盛世资本总经理田辰称,从发债的基本逻辑看,发行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信用评级,但目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尚未形成明确的评级机制,对这一制度空白需要予以关注。“我认为需要综合考量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与完善程度、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历史业绩表现、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与整体流动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松禾资本提到,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推出,为创投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债券提供了更强的信用支撑,通过引入地方政府和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还将提升债券的信用等级,提升发行成功率。
拓宽资金来源、提升影响力
激发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动能
多家受访机构表示看好科创债带来的积极影响。
杨婷认为,首先,科创债拓宽了资金来源。以往科技孵化平台主要依赖股权融资、银行贷款等,但银行贷款不能用于股权投资,股权融资资金获取困难,科创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其次是促进产业集聚。平台获得资金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领域的科创企业入驻,加速产业集聚,形成良好产业生态。第三是可以提升平台影响力。科技孵化平台发行科创债,既能向外界展示实力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科创项目、人才和资源,也有助于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的合作,帮助平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紫荆资本法务总监汪澍表示,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对于拓宽GP(普通合伙人)群体的募资渠道有一定意义。GP在基金中出资比例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强LP(有限合伙人)的信心,改善募资环境。发债融资适用于自身信用和流动性非常好的国有投资机构和少数民营投资机构。
田辰也称,私募机构完全依靠举债募资的模式可行性较低,但可作为募资路径的补充渠道。未来应积极推动机构有效运用发债工具,期待在特定领域培育更具活力的交易市场,激发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兴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