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非
近年来,“内卷式”竞争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5年底开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曾驱动产能去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显著提升制造业整体的盈利水平。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期间外需激增、经济结构调整下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部分行业再度陷入产能扩张周期。
与此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供需关系发生结构性转变的背景下,部分行业的产能消化机制出现问题。国际层面,全球供应链修复削弱了出口红利,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了贸易壁垒;国内方面,消费需求复苏相对滞后,投资动能转换出现空档期。
Wind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自2021年起逐年下滑,2021年~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分别为6.81%、6.09%、5.76%、5.39%。当前市场呈现的典型特征是存量竞争加剧导致行业生态恶化,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形成了“降价—盈利收缩—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的负向循环,新一轮供给结构优化或将成为供需格局改善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反内卷”的政策信号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密集释放。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是继同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顶层会议第二次明确表态“反内卷”,措辞也从“防止内卷”升级为“综合整治”,态度更加坚决。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政策源头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因地方政策差异导致的“内卷式”竞争。
与此同时,光伏、锂电、风电、钢铁、水泥、有机硅、涤纶长丝等多行业协会通过发表倡议书、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产能优胜劣汰。在“反内卷”的政策导向下,部分行业供给有望加速优化出清:一方面,随着政府补贴退坡、行业自律强化等,低效产能有望遵循市场规律有序退出;另一方面,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案例井喷,有望加速供给侧优化进程。
从产业升级维度看,政策对过度竞争的遏制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倒逼企业向技术驱动转型。例如,制造业领域,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等细分赛道将迎来扩容机遇。同时,政策对“卡脖子”技术的扶持力度加大,预计半导体设备、高端材料、工业软件等硬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型企业可能获得更多资源倾斜。
总体来看,“反内卷”政策导向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变革,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内卷式”竞争思维,重点关注政策驱动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方向。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符合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趋势的领域,将在未来十年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投资机会。
(作者系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