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铸就创新之魂 打造科技高地

来源:电子报 2023-11-06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邵好

历史的如椽巨笔,总在重要时点绘就壮美画卷。

2018年11月,“科创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黄浦江畔响起。数月之后,科创板在上海落地生根,向阳而生。

5年来,科创之心澎湃跃动,有力且稳健的律动响彻神州大地。科创潮水滔滔,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奔流。

截至2023年11月3日,共有562家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合计融资金额8993.08亿元,总市值超6万亿元。科创板已成为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更快、更强、更有创造力,是科创板公司回顾过去5年的共同回答。

在这里,它们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力量;在这里,它们见诸市场包容性、公平性、透明度等制度体系的完善;在这里,它们见证科创企业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战略地位的整体提升。

惟希望,也故进取。

多位受访科创企业代表表示,科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科创道路上奋力奔跑,脚踏当下,心向远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势必坚定向前。

聚沙成塔:科创力量崛起

“科创板的设立为一大批科创企业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有力地支持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复洁环保董事长黄文俊说。

科创板于2018年宣布设立、2019年开市,恰好落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工作中,是本手,更是妙手。

在入口端,科创板设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建立起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承销机制;在审核端,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明确科创属性评价指标,把好上市“入口关”;在监管端,科创板持续深化再融资、股权激励、询价转让等制度创新,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出口端,科创板严格施行退市制度,对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情形的企业实行“应退尽退”……

政策支持下,科创板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的上市企业。科创板“不拘一格”地支持高成长创新企业上市,板块的包容度得到充分体现。

事实上,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制度供给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资本市场的功能提升和服务深化。

目前来看,科创板公司的行业结构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包括注册制在内的各项制度供给起到了核心作用。

赛特新材董秘张必辉表示,科创板率先实行注册制,提高了审核效率,为公司把握行业成长机遇争取了宝贵时间。科创板“硬科技”的定位,强化了公司品牌的科创属性和美誉度,为“人才引进来,产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地处相对偏僻的闽西山区,虽然长期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但外界对公司仍然知之甚少。科创板上市后,公司的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对异地投资、市场开拓、人才引进产生积极影响。”张必辉说。

有着张必辉同样感受的公司不在少数。

在集聚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跑步加入科创板。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约四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其中,制造业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向科创板集聚,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再生新能源等产业链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

有专家认为,科创板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力量汇聚的高地,成为中国科创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在集成电路为主的关键领域,30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基本覆盖了该产业的核心领域,科创板有望成为我国自主可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聚地。

在另一重要科创领域——生物医药同样筑巢引凤。

从最新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数量来看,科创板的生物医药板块基本与纳斯达克、港交所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业界一致认为,科创板已成为我国创新药企业首选上市地,并有望成为新兴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上市中心。

蓄力突破:成果逐步涌现

制度创新带来优势集聚,聚沙成塔终成燎原之势。

过去5年间,一批又一批科创公司埋头苦干,播撒创新种子,点燃科创星火,只为助力一个生机勃发、可持续的创新生态能够崛起于东方。

如今,创新成果遍地开花,成为“试验田”最亮眼的风景线。

以金山办公为例,公司多年前就成立了AI团队,已经有近6年的AI储备和积累,每年都与高校合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等方面不断积累人才。

“这次AI浪潮下,我们快速推出了具备大语言模型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WPS AI和一站式数字办公平台WPS 365。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小众场景的需求,在开源底座基础上,公司已开始训练调优自研模型。”金山办公表示。

华大智造同样走过这样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华大智造一路发展,突破“卡脖子”难题,掌握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据公司介绍,上市至今,公司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需求和开放合作的市场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工具保障,持续围绕生命数字化进行全方位的产品布局。

2023年9月,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DNBSEQ-G99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221289)。此次获批意味着,中小通量测序仪中的“速度王者”DNBSEQ-G99被准许在国内市场应用于临床,将能够充分发挥其快速、灵活的优势,服务于临床方向的应用需求。

科技创新还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上市至今,复洁环保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核心技术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市政、工业领域50余项污泥、特种物料脱水干化项目,包括锂电、煤化工、半导体等领域,承接项目的污泥处理总规模超过144万吨/年。依托公司核心技术的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工艺,复洁环保每年可帮助下游客户减少碳排放超4.5万吨。

在科技领域突破、再突破,来自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1285.2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6%,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远高于A股平均值。

人才方面,科创板公司实际控制人近三成拥有高校、科研院所背景和博士学位,近六成为行业专家、兼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产学研“三界”和创新链、产业链“两链”内,科创板因集聚而带动,引领效应显著。

张必辉告诉记者,科创板首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为公司激励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

据悉,赛特新材正加快推进四边封VIP等原创新工艺的中试,积极布局金属VIP、轻质VIP、建筑VIP等新产品和新市场。真空玻璃经过四年多的重点投入,现处于产业化前夕,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极。

像这样让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充分涌流的故事,还在科创板不断上演。

尽展磅礴:科创高地渐成

以科创板企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集群,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的设立,为从事节能低碳、科技创新的复洁环保提供了强大助力,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研发活力,促进了环保行业与高端装备的协同发展,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黄文俊说。

黄文俊的感受也是大部分科创板公司的感受。

先进制造领域,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等半导体设备公司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头羊”,有力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进程,今年前三季度逆势而上,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

绿色低碳领域,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继续发挥技术创新、上下游一体化和全球化等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9%、111%和126%,奥特维、高测股份等专用设备企业在手订单充沛,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

生物医药领域,一批创新药公司加速商业化进程,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突破92亿元,艾力斯、三生国健、微芯生物等净利润均实现翻番。

过去5年间,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快速奔跑。

据孚能科技介绍,登陆科创板以来,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营收规模从上市当年的11.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5.9亿元,取得了两年十倍的高速增长。期间,公司产品性能保持领先,已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居于行业前列;市场份额持续提高,2022年装机量跻身全球前十。

统计显示,2022年,科创板公司合计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突破1000亿元。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和59%,均居A股各板块之首。

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整体业绩仍在高速增长。

比业绩高速增长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高地初具模样。

例如,安路科技、概伦电子、科德数控、铁建重工、中望软件、天岳先进、龙芯中科等科创板企业,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芯片、高端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的限制,保障了经济运行安全。

多家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优势产业链的企业获得科创板融资支持,巩固了我国优势产业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为国产化进程提速增效。

目前,科创板在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已初具规模。

“科创板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板块,而是市场制度的创新和成型,架起了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通道,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强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对科创板给出论断。

如今,理想已经照进现实。

乘长风,破万里浪。遨游于浩瀚的科创海洋,星芒是舵手的渴望,也是大船的航向。千帆正在竞发,百舸奋力争流,触达壮丽的彼岸已不再远。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