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市场波动中,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出现萎缩,量化投资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绩优量化基金规模实现较快增长,产品总规模逼近千亿关口。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量化产品受到资金关注,基金公司正通过多种策略扩大超额收益来源。随着策略不断更新迭代,未来主动量化产品将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总管理规模逼近1千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场226只主动量化基金(份额合并计算)总管理规模达到962.22亿元,上半年增长32%。
其中,国金量化精选、国金量化多因子上半年规模分别增长44亿元、40亿元,华夏智胜先锋增超34亿元,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招商量化精选、西部利得量化成长等多只产品规模也有明显增长。
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姚加红对此表示,近几年,公募量化基金业绩表现较好,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原因看,技术进步提升了量化投资的水平,而市场环境和投资人需求的变化为量化投资提供了更大空间。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获取阿尔法更为重要。量化投资基金以宽基作为业绩基准,弱化贝塔选择,追求稳定的阿尔法收益。
华夏智胜先锋基金经理孙蒙表示,今年以来市场不断震荡调整,热点轮动较快。量化投资在行业、风格配置方面相对均衡,持股分散,作为权益策略配置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7月21日,今年表现最好的主动量化基金收益率达到17.7%,但首尾业绩相差超过37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对此,西部利得基金表示,今年以来,小市值、低估值等因子都有不错的表现。而市值和价值类风格因子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量化基金业绩能否延续取决于超额收益对各类风格因子的依赖程度以及因子的择时能力。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成长、盈利类基本面因子有望迎来改善。但考虑到经济改善仍然需要时间,之前表现较好的因子赚钱效应有望延续。”西部利得基金相关人士称。
多策略扩大超额收益来源
谈及量化基金收益的超额来源,孙蒙表示,量化投资主要通过优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约束形成有效投资组合。未来一段时间,有明确政策支持,同时业绩、估值匹配的板块会逐渐被市场关注。
姚加红直言,他们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机器学习为基础的模型预测,以及多标的、多周期模型组合框架。“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这两年很难通过简单暴露某一风格来获取收益。很多风格行业因子的收益持续性不及预期,我们不会简单地把因子表现的延续性作为投资依据,而是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在获取个股收益的同时调整风格行业暴露。”
张天洋认为,量化基金的收益通常会被划分为Beta和Alpha两部分。Beta部分来源于量化基金选择的基准,Alpha来自基于基准的策略性偏离和系统性选股。
张天洋表示,量化基金策略基准以宽基指数最为常见,近期,这些指数相对主动偏股型基金更具竞争力。未来,量化基金要继续取得超越基准的收益,需要在策略方面进行更深入多元的研究,不断更新迭代。
西部利得基金相关人士也认为,股票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择时、行业轮动和选股,前两者对于量化投资来说相对困难,所以主要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不同行业的选股。“基于过去两年量化基金的赚钱效应,增量资金或将持续流入量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