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公募布局生成式AI ChatGPT存多个潜在应用场景

来源:电子报 2023-06-12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人工智能(AI)技术产品ChatGPT引发热潮,一些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在前列的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相关应用落地。

但需要警惕的是,GPT的数据来源和算法有可能存在偏差和错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其带来的数据泄露、虚假信息、知识产权合规等风险不容忽视。

公募试水布局生成式AI

不少金融机构已在试水布局生成式AI,公募基金也不例外。

沪上一位大型公募IT部门人士介绍,公司在生成式AI的应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计划借鉴外资机构的做法,用机器人协助财务顾问的工作。

在业内看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未来在公募基金行业有多个应用场景。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表示,ChatGPT解决了AI模型的一些核心技术痛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在基金投研方面,可辅助基础数据的搜索整理;在投资者教育领域,GPT类的智能客服可以承担一些客服工作,还可以用于理财直播,推出虚拟主播提供全天候投教服务,解放人力。

博时基金认为,大模型涌现出强大的智能,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且降低了应用研发的门槛,预计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变革。

对于基金经理是否会被AI替代,王贵重认为不用过于担心。首先,目前的人工智能不管是GPT还是大模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缺陷,尚不具备演绎能力。“人类和机器一直在共同进化,科技会替代我们的一部分工作,又会提供一些新的工作。其次,科学技术创新是破坏的创新,破坏的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增量,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岗位。

应警惕数据泄露风险

对于金融等严监管行业来说,在积极探索生成式AI应用场景的同时,其带来的数据泄露、虚假信息、知识产权合规等风险不容忽视。

王贵重认为,GPT的数据来源和算法有可能存在偏差和错误,尤其面对复杂问题或敏感话题时,很难做好对“度”的把握,在数据安全、隐私风险和算法安全等方面存在风险。

博时基金也提到,公募基金在使用AI技术时,必须对AI产生的答案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真实性,并始终把投资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在风险控制方面,尤其要注意数据安全。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ChatGPT给出一个错误方案,会把风险转嫁给基金,给基金公司带来声誉风险和信誉损失。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金融机构要想使用AI产品,需要先进行可控范围的评估,结合沙箱测试结果,做好预防措施以后再进行应用。

“为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挑战,相关部门也不断推进政策研究,加强人才保障。”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介绍。

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提供生成式AI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业内预计,在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框架范围内,未来有可能出台相关补充监管政策,例如数据分级保护制度等,为生成式AI技术的落地保驾护航。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