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近期,欧美金融机构接连暴雷。据报道大量富人正把资金从美国、瑞士撤离,而香港是这些资金的首选地。
资产配置应如何因应新的变化做出调整?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国际CEO兼CIO关子宏,他表示,在当前环境之下,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防御性的投资策略;对比来看,今年中国市场将比欧美市场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以防御性投资策略应对硬着陆风险
中国基金报:欧美金融机构危机是否已经化解?
关子宏:瑞信是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它的问题将会影响欧洲甚至全球的金融稳定。而瑞信暴雷的同时,美国也出现了信心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瑞信的问题和美国硅谷银行风波情况不太一样。瑞信的问题在于其内部,和美联储加息乃至整个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关系不大。瑞信在财报中承认了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在此之前就接连暴雷,导致公司在2022年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客户流失。瑞银收购瑞信后,相信内控问题将得到解决。
中国基金报:近期,在美联储将降息的预期下,市场大幅反弹,您对后市怎么看?
关子宏:3月13日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强劲反弹,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和恒生指数。原因是市场普遍认为,降息将利好科技股。但我们切勿忽视了美联储未来可能降息背后的原因——此前持续的信贷紧缩正令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美国经济硬着陆。这对于企业未来的盈利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基金报:在当前大环境下,您认为应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关子宏:我们更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防御性的投资策略,重点关注高质量、现金流较好的公司。美股方面,会关注公用事业及必须性消费。中国股票中,关注消费复苏相关板块,如互联网平台以及受到政策支持的基建、国企和电信板块。此外,黄金也是值得看好的投资品种。
中国基金报:听说您即将出差欧洲,欧洲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关子宏: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外资对投资中国的兴趣迎来拐点。
从政策面看,美国的经济政策仍将保持紧缩,而且最近发生的银行风波会加大美欧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的经济刚开始复苏,各方面政策都以支持经济增长为主。而且从估值看,中国的资产相对海外市场来说也非常便宜。
中国市场今年能否摆脱美国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值得持续关注。但总体看,今年中国市场会比欧美市场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香港将成全球最大跨境金融中心
中国基金报:香港作为基金出海桥头堡,在中国基金行业出海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中资资管机构有哪些优势?
关子宏:海外投资者过去投资中国主要通过在港的海外资管机构,他们在产品设计、投资风格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方面,与内地机构有一定的差异。香港的从业人员对海外投资者的深度理解能帮助中资资管了解海外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从而构建更适合海外投资者的产品,对中国基金行业的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基金报:据媒体报道大量富人正把资金从美国、瑞士撤离,而香港是这些资金的首选地。对此您怎么看?
关子宏:我认为,香港将在2023年超过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
非香港居民存在香港的资产达2.3万亿美元,新加坡为1.5万亿美元。非香港投资者成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占比达65%。
香港银行业,无论是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还是坏帐率都长期优于国际同业。在欧美金融机构接连暴雷的情况下,华人和家族办公室将香港作为首选地的选择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