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虎年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大盘 兔年行情更受期待

来源:电子报 2023-01-30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一波三折的壬寅虎年落下帷幕,充满期待的癸卯兔年已经到来。

在兔年A股市场即将开启之际,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了虎年权益类基金业绩:股票市场震荡起伏,虎年投资难度明显增大,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89%、8.38%、11.1%;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亏损4.97%,整体表现略好于部分主流指数;与此同时,一批基金经理依靠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抓住了市场机遇获得较好收益,业绩最好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超54%,有158只基金收益超10%。

基金经理对兔年A股市场充满期待,认为经济复苏将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大于风险。

虎年主动权益基金亏损4.97%

2022年2月1日(春节)至2023年1月21日(除夕),是农历壬寅虎年。回顾虎年A股市场的开启,是经历了一波受到美国加息周期影响的大跌,彼时沪指从3600点跌至3300点附近,春节之后仅短时止跌回稳,3月份又是一波大跌,自此开启了去年A股的震荡之旅。

虎年全年来看,受能源价格上涨、海外加息、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面临非常大的挑战,A股也受到房地产下行、疫情演变、投资者偏好大幅降低等影响,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波动明显加大。不过,自2022年11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反弹,目前沪指回到3200点附近,整体跌幅有所收窄。

Wind数据显示,虎年主流指数基本都呈现下跌态势,上证指数年内一度跌破3000点,最低达到2863.65点,全年跌幅为2.89%,在主流指数中表现最好。此外,沪深300、中证5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8.38%、5.00%、10.11%、11.10%,均表现惨淡。

从申万一级行业中,只有少数行业取得了正收益,表现最好的是煤炭,虎年涨幅为22.97%,综合、美容护理的涨幅也达到19.39%、10.47%,此外,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医药生物、商贸零售、有色金属、食品饮料、通信等有微幅上涨;其他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较大的是电子。

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基金经理来说是考验和挑战,投资难度加大,权益类基金总体出现亏损。数据显示,剔除2022年2月1日之后成立的新基金,虎年权益基金整体亏损5.16%。

相对来说,主动权益基金表现要好于指数产品,整体亏损幅度达到4.97%,而指数产品整体亏损为5.81%。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5.20%、-6.68%,整体表现好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等主流指数。

从权益基金整体表现来看,在纳入统计的5435只基金中,有1137只基金盈利,占比20.29%。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仅有3.79%的权益基金盈利,整体亏损幅度也达到20%左右,显然虎年权益基金是受益于开年以来市场反弹,净值快速回暖,表现出现好转。

158只产品收益超10%

虽然虎年A股市场震荡,但有一批基金经理抓住结构性机遇,获得超越市场的表现。

数据显示,虎年有158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10%(各类型合并计算),相较主流指数的下跌,这些基金表现神勇。

Wind数据显示,由黄海掌舵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以54.04%收益率夺得虎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冠军,该产品主要聚焦在煤炭、石油、房地产等周期性板块,因此获取不错的回报;紧随其后的是张媛和汤戈管理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收益率为51.41%;黄海管理的万家新利以49.65%的收益率位居第三,缪玮彬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以42.28%的收益率位列第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A以41.34%的收益率位居第五。

整体来看,虎年业绩表现较好的多为抓住了煤炭、石油、房地产、医药等板块机遇,风格均衡型或价值派选手。从规模角度来看,排名靠前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数为规模在10亿以下的基金,这类基金更容易在市场震荡情况下抓住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虎年市场震荡不休,不少主动权益基金短期净值大幅回撤。虎年表现最差的权益基金出现了逼近40%的亏损,和排名首尾的基金业绩差异已经逼近95个百分点,凸显出精选基金及基金经理的重要性,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布局。

基金经理看好兔年行情

经历了一个波折的虎年之后,基金经理对兔年A股市场的走势充满期待。不少基金经理认为,2023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大于风险,权益类资产将进入“蜜月期”。

“虽然去年A股受各种负面因素冲击呈现反复寻底的态势,但由于中国市场广大,同时制造业体系完备,未来市场上结构性的机会仍将层出不穷。”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黄海表示,现阶段已看到很多积极的因素,如按照国内经济的库存周期,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的去库存大概率会在2023年二季度见底,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果将会逐渐显现,从基本面来看,2023年或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

黄海认为,2023年更看好价值风,具体行业配置上,更看好稳增长主线中的投资机会,优先选择现金流高分红的安全的公司,特别是在供给端偏紧或供给端出清比较彻底的行业,如煤炭就是这样的标的;等经济逐渐复苏,一些弹性中游的板块更值得关注,如化工、建材、轻工等,需求逐渐回暖的消费类公司及顺周期的金融行业也值得关注。

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也表示,看好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经济复苏将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而消费将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他看好消费升级、国货崛起、服务消费等三条主线。分市场来看,他也比较看好港股的消费品种。

“2023年将是资产荒背景下权益资产价值重估的一年。”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也认为,2023年国内外环境有望持续改善,美联储加息有望在上半年结束,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消费需求或将迎来大幅改善,企业盈利也将筑底回升,市场风险溢价有望迎来回归。他将重点关注新能源行业、计算机、出行链、券商等四大方向。

曾包揽年度业绩“前四”的泉果基金赵诣在谈及2023年时也表示,从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三个角度而言,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大于风险,权益类资产将进入“蜜月期”。

赵诣表示,行业配置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大制造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提升,以及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这些行业符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主题;二是大消费方向,包括受到抑制的消费、出行以及医疗药品需求逐步回归正常所带来的困境反转机会。

不过,赵诣也提醒,市场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海外方面,欧洲面临能源制约,美国则面临美联储连续加息的滞后效应;国内方面,投资端的地产销售数据尚未企稳回升,海外库存消化对我国出口下降仍存压力,消费全面复苏的时间点尚不明确。“我们会持续关注IPO、基金发行、大小非解禁等构成市场整体资金供给的多层面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都纳入量化监控体系中,为投资决策不断提供参考。”

此外,金鹰基金经理韩广哲也表示,压制A股偏弱的两个因素在2023年或都会出现一定的逆转,海内外因素共振改善,当前A股估值依然在历史偏低区间,对2023年的A股大势相对较为乐观。他认为2023年成长和消费或均有新机会。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