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报

七位券商首席策略师研判明年市场—— “新共识”带来乐观力量 看好医药消费科技地产

2022-12-19 07:30  电子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刘明 闫晶滢

2022年即将收官。回顾今年,A股市场行情一波三折,板块上结构分化明显。展望明年,扰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已经淡化?市场将如何演绎?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国泰君安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民生证券研究院策略首席分析师牟一凌。

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2023年将迈向后疫情时代,经济走向修复,市场逐步从存量环境中走向增量,指数整体大概率是小牛市,明年不妨更积极一些。

2023年市场有望反转向上

中国基金报:经历近一年的震荡分化、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之后,2023年全年A股市场会如何演绎?有哪些重要因素和重要节点值得关注?

傅静涛: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行情推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春季躁动仍可期待;第二阶段,两会后景气验证期,全球经济衰退主导A股基本面回落;第三阶段,二季度后,阶段性经济中强美弱带来机会。建议关注居民对防疫措施的适应情况,这决定了本轮行情乐观预期发酵开始的时间窗口。

陈果:2023年将迈向后疫情时代,经济走向修复,A股二次见底后正处于中期上升趋势,战略上乐观。同时,预计2023年盈利小幅增长,风险偏好有所提振,市场逐步从存量环境中走向增量,指数整体大概率是小牛市。

刘晨明:从近两个月数据来看,宏观层面仍需等待国内和海外经济出清。在经济磨底过程中,大概率是牛熊转换的过渡期,等到中长期贷款增速脉冲向上,也就是看到复苏弹性的时候,A股市场有望迎来大级别机会。

李立峰:2023年不妨更积极一些,A股运行可能类似于2019年,全年有望演绎缓慢震荡爬升的走势,风格上首选科技成长类。重要节点上,海外看美国何时真正步入衰退、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正式转向,以及这一过程中通胀是否会闪回并损害美元的信用体系;国内看何时完成全民免疫、国内经济确立复苏的关键动能。

魏伟:我对于2023年的A股市场更为乐观。2022年的市场行情不会延续,国内外环境的核心基准假设有望迎来逆转,资本市场的逻辑得以重塑,也因此迎来反转向上。当前市场重要的反转因子是两方面,一是海外的流动性,二是国内经济的企稳。

“新共识”带来乐观力量

中国基金报: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情况如何?需要哪些催化剂触发市场变动?

牟一凌:从风险溢价水平和估值指标来看,整体市场估值仍较为便宜,尤其是偏价值型的指数。但便宜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继续反弹甚至反转,未来需要看到经济数据有实质性的改善,预期才能兑现和落地。通胀的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带来资产价格的波动。另外,如果未来持仓逐步出现调整,切换过程中也会带来市场波动。相关变动将使得市场从原来的“旧共识”走向“新共识”,而新共识的凝聚最终也将为市场带来乐观的力量。

方奕:经过近两个月的上涨,上证指数从2900点修复至3150点左右,整体估值仍处在历史偏低水平,大概处于过去十年的35%左右分位。接下来市场的催化剂主要往两个方向去找:一是经济复苏的预期,二是围绕二十大报告所提及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相关的产业政策,预计将对2023年的投资形成重要指引。

陈果:市场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后续疫情如果能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效果良好,美国加息节奏如期放缓,那么,市场有望逐渐回升。明年能引发市场逻辑剧变的催化剂包括扩内需的落地效果、地产产业链修复情况、海外衰退幅度和节奏等。

魏伟:当前市场主要估值指数在历史分位的20%~35%区间,类似于2018年底、2014年初以及2016年初的大底相对位置。当前A股市场短期催化在政策端,11月份市场已有积极反应,稳增长及产业政策仍有期待;中期催化看基本面兑现情况。

李立峰:从估值和风险溢价看,当前A股市场处于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未来可能触发市场向上的催化剂有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房地产销售边际回暖、美联储政策鸽派转向等。

今冬明春蓝筹股可能继续躁动

中国基金报:近期,大盘价值股取得明显超额收益,市场风格偏向低估值蓝筹。今冬明春,市场会否再度躁动?哪类风格和板块表现会更强?

李立峰:11月以来,A股是非常典型的估值修复行情。A股跨年躁动行情有望继续演绎,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多。站在当前时点,海外流动性紧缩担忧放缓,A股走势更由国内因素主导,防疫政策优化和稳增长政策是后市重要看点,接下来建议围绕政策发力方向作布局。

牟一凌:当前,大盘价值股的超额收益和风格的切换主要来源于对地产链转好的预期和与防疫政策优化相关的消费预期转好。不过,从基本面维度看,这两者的修复过程可能都存在波折。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利率中枢上移过程中的保险以及房地产也会受益。

傅静涛:刺激政策布局还有较大空间,看好2023年春季躁动行情。从投资者结构和风格看,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提升,交易性资金相对活跃度提升,叠加地产链和疫后恢复板块重磅催化的兑现,大盘价值的行情仍未走完。

陈果:明年春节后、两会前可能是较佳的躁动时期,经济提振、安全发展等政策导向可能受到市场资金的关注。预计稳增长和自主可控等板块表现较好,前期行业景气较差、市场预期较低的TMT板块有望在市场预期改善中有更强表现。

刘晨明:对于明年春季行情,我们更看好与总量经济关联度不大的成长板块,如国家安全主题、调整充分的新能源赛道等。

方奕:我们对2023年A股风格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先蓝筹后成长,经济弱、政策进、股市进、蓝筹进,经济稳、政策退、蓝筹退、成长进。当前主要投资机会仍在与总量政策相关、与经济顺周期复苏相关的低估值蓝筹。

魏伟:预计2023年市场风格偏于均衡,短期困境反转的板块更为受益,中长期新兴产业板块更为受益,简而言之,就是价值有机会,成长也有机会。

看好医药、消费、科技、地产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叠加各行业相关利好政策出台,明年你更看好哪些产业领域及赛道的投资机会?

魏伟:明年可以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产业政策预期企稳的医药生物和数字经济板块,医药生物集采政策的影响接近尾声,数字经济板块整体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在国家安全为重的背景下,信创、半导体等板块的战略布局重要性也在提升;二是疫情政策优化下,前期受影响较大的消费板块有望随着经济复苏预期迎来反转向上;三是房地产产业链在政策的支持下可能迎来行业预期企稳,前期受影响较大的民企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汽车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方奕:建议从两个维度去考虑:第一类机会是顺经济周期相关的复苏资产,重点看好金融(银行、券商)、消费(食品饮料、出行链)和地产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第二类机会主要集中于科技周期的回暖,重点看好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新材料以及医药。节奏上,先蓝筹,后成长。

刘晨明:明年建议围绕“内需+安全”去布局,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大安全(信创、半导体、军工、医疗器械、机床设备、稀土),海风、国内电站大储,数字工业(5G、工业互联网)等。

李立峰:看好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第一,受益于疫后复苏相关的内需主线,包括医药、必选消费、出行链等;第二,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五大安全产业链将迎来高速发展机会;第三,具备全球优势的高景气科技成长领域,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智能汽车、汽车零部件等。

陈果:一是产业链延展机会下重点关注低渗透率赛道,如数字经济、智能汽车、智能汽配/一体化压铸、光伏N型电池、海风、电化学储能等;二是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如半导体、信创、医疗器械、新能源发电等。

港股市场明年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你对明年港股市场怎么看?

刘晨明:港股恒生指数成分中金融+消费+地产占比超过80%,都是强顺周期的方向。估值层面,9月底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估值分别为8.3倍、42.5倍,处在历史2.0%、58.9%分位;最新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估值分别为9.5倍、47.9倍,估值分位提升至23.3%、82.7%。因此,从便宜角度抄底港股的动能在减弱,后续基本面因素将占主导。

傅静涛:2022年港股流动性和基本面双触底,在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地产政策开始回暖、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等因素刺激下,2023年港股的表现值得期待。

方奕:港股市场结构特殊,其基本面锚定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盈利周期,估值又与海外高度相关。2023年,我们会看到中国基本面周期的回升,以及海外美元加息周期走到中后期,这些对港股都较为有利。

李立峰:2023年港股的流动性和基本面均有望改善,港股或演绎底部复苏行情。一方面,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在明年一季度末进入尾声,全球流动性环境将出现改善,对港股资金面形成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和扩内需相关政策不断落地,中国经济将逐步复苏,港股企业盈利进入改善通道,部分产业将迎来基本面底部反转。

魏伟:2023年港股市场值得期待。与A股市场核心逻辑定价反转相类似,港股在前期调整更大的背景下,弹性可能也会更大。港股一方面更受益于海外流动性紧缩的放缓,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经济的企稳,地产“三箭齐发”、国家对于基建的持续投资、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等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助力内地经济复苏。港股估值已处于历史极端水平,2023年有望迎来修复。

陈果:港股本轮熊市已持续了将近两年。四季度以来,受海外流动性和国内基本面的共同驱动,港股走出大级别反弹。当前,港股大概率已确认熊市的结束,后续3~5年是新一轮牛市。

牟一凌:过去,港股相对A股的优势在于其价值股估值分位数极低,一旦经济企稳、价值修复,港股具有更高的配置性价比。从当前水平来看,A股无论是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估值分位数都要低于香港。A股和港股其实都受益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和内需企稳,这两大因素的兑现还存在波折和不确定性,但面对同样的基本面驱动力,A股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全新媒体平台,覆盖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渠道, 辐射近3亿人群,海内外400多家财富机构正在关注。独家、深度的财富资讯,尽在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机会宝

扫描二维码添加《机会宝》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

英华理财微信号

英华理财微信号

您赚钱,我高兴!中国基金报旗下专注理财的理财君,每天为您提供第一手理财资讯,为您采访各位投资大佬,为您统计整理实用数据.关注我,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