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报

六位基金经理解读港股后市 压制因素陆续缓解 逐渐从反弹走向反转

2022-12-19 07:30  电子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在经历了长时间下跌之后,港股展开大反攻。市场强势反弹带动投向港股的基金净值迅速“回血”,港股基金领涨市场。

此轮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持续性如何?后续港股复苏节奏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广发恒生科技QDII-ETF基金经理刘杰、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刘珈吟、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王超、中欧丰泰港股通基金经理罗佳明、景顺长城港股科技50ETF基金经理张晓南。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各压制港股的因素均得到有效缓解,港股率先反弹,并逐渐由反弹走向反转。虽然近期反弹力度较大,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相对看好关注港股科技、消费、创新药和地产等领域。

港股正由反弹走向反转

中国基金报:11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2.4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5.46%。港股开启此轮反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反弹还是反转?

刘珈吟: 国内外疫情持续冲击,企业整体盈利处于一个比较羸弱的基础上。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和稳增长政策加码,港股基本面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预期的拐点。同时,全球流动性和资金的风险偏好对港股的影响被额外放大,而目前这一制约因素出现了一些变化。

赵宪成:近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及国内稳增长预期改善,港股流动性环境好转,但仍要继续跟踪海外通胀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紧缩节奏变化。

张晓南:港股前期受到多重因素压制,2021年2月之后一直表现疲软。而当前各种压制因素均得到了有效缓解,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放缓,全球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下降,流动性逐渐宽松。受境外流动性影响较大的港股市场率先起步,正在逐渐由反弹走向反转。

罗佳明:股价与企业的盈利和估值有关,港股股价抬升也源于这两个因素。港股公司盈利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变化的,比如2017年中国实体经济回升时,很多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随之提升,带来股价的上升。目前中国经济或正处于转折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最近美元指数从高位下行,明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也会转向,资金会重新回到新兴市场中来,资金回流将带来市场的估值提升。

港股市场跌到了近几年的低位,目前或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未来恢复的节奏无法确定,但方向是偏乐观的,未来几年港股存在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刘杰: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终将减弱,收入加速的拐点随宏观需求逐步改善而渐行渐近,成本费用的严格管控可支撑短期利润韧性,2023年~2024年收入增速回升与利润率中枢上移有望形成共振,带动基本面回归较快增长。

王超:港股本轮行情更像是估值修复式的跌深反弹。港股今年遭受了美联储鹰派加息、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反复、境内外经济下行等多重冲击,导致做空交易频繁。

短期来看,在各种利好因素频出的共振下,港股反弹斜率非常快。而市场行情能否延续,甚至能否实现反转需要依赖经济修复情况。因为海外面临衰退风险,美股仍要经历盈利下修的过程,可能给港股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港股是国际市场,外资对于国内经济的担忧未完全消除,缓解担忧的过程需要基本面逐渐兑现作为支撑。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中国基金报: 从数据来看,港股估值相比A股更具吸引力。如何看待港股长期低估值?

刘珈吟:从恒指近十年的估值来看,截至2022年11月30日,恒指PE(TTM)估值为9.12,已显著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10.62和中位数10.14;PB估值0.91,同样大幅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1.17与中位数1.18,接近十年的最低水平。

实际上,港股估值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跟指数成份股的构成有关系——港股传统行业占比较高;其次跟投资者结构有关系,港股是离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换仓需求不高,流动性不足导致了港股的估值较低。

张晓南:港股的长期低估值有比较特殊的原因。从A/H股对比来看,香港市场整体估值偏低,但当前的过低估值已经偏离了整体合理的估值中枢,有待修复。

罗佳明:这一轮熊市持续超过400个交易日,是历史上较长时间的一轮下跌,市场的估值也必定是处于历史性的低位区间,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低估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

在历史性低估的位置,可以较为乐观地看待未来的潜在机会。港股长期的低估值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完全实行注册制,股票的供给非常多,相对应就会出现“钱少股票多”的情况。因此,在港股市场,只有非常优秀的公司才有望实现长期较好的股价表现。

刘杰:H股相对于A股的低估是常态,不过当前港股估值或已被显著低估,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

一是实证显示AH溢价长期具有稳定的均衡值,且会上下波动并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历史均值约为120左右。二是从PB和PE估值来看,目前恒生指数估值处于200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已充分反映了市场悲观预期。三是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芯片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以投资中国的新经济行业。四是随着南下资金定价权的提升、中概股回归以及相对于A股稀缺的新经济行业占比提升,港股估值中枢长期有望上移。

王超:整体而言,尽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估值修复明显,但在历史可比区间中仍处于下沿区间,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掣肘港股的因素在持续改善

中国基金报: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是否已经陆续改善?后续港股复苏节奏将如何演绎?

刘珈吟:当前我们需要观察两个核心变化,第一是看美债利率的上行压力会不会得到适度缓解或出现拐点。第二是看国内稳增长的预期是否会重新统一,大家信心恢复的程度,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信号。

张晓南:自2021年2月之后,港股主要受到几大因素的影响: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型经济政策、欧洲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加息预期、国内疫情防治政策等。当前这些因素都已或多或少陆续得到改善或消除。

海外因素影响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而国内因素影响了港股市场的未来盈利预期。在这两方面因素缓解后,相信港股会先有一波估值修复行情,随后有望在业绩改善逐渐得到验证后出现更大的行情。

罗佳明:港股后续的走势还是要从企业盈利和美元流动性角度来理解,后续的复苏走势也取决于这两方面的进展。中国的经济复苏取决于疫情放开后的经济活动恢复程度和政策推动等,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给市场持续带来波动,但是方向是偏乐观的,预计明年美元利率可能会迎来拐点。

刘杰:港股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较大,美联储加息预期相比之前下降很多,大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积极进展,11月4日,彭博报道美国PCAOB审计官员提前完成了在香港的首轮现场审计工作,中概股乃至相关港股情绪面有所改善。港股的重要性地位也有所抬升,包括增设了人民币柜台、扩大港股通范围等,港股地位重要性持续上升。

王超: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主要两块:海外流动性和国内经济情况。

后续港股复苏节奏主要分为两阶段演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释放积极的稳经济信号。在明年两会前,港股在这一阶段的经济盈利弹性无法得到现实生产数据的验证,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主要以市场预期和政策性主题机会为主,有望呈现盈利预期修复的驱动行情。

后续或开启盈利修复驱动行情

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中国基金报:站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您如何看待香港市场投资价值?长、中、短期分别是怎样的?目前是否到了该贪婪的时候?

刘珈吟:短期看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而港股中长期的表现还是要取决于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因为估值修复往往是短期的,决定长期市场方向的还是经济前景,以及企业的基本面情况。目前国内政策底已经出现,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更多情绪上的好转,才能进一步扭转市场信心。

赵宪成: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多会选择在港股上市,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罗佳明:港股市场依然存在不少优质的投资机会,目前市场的估值属于可以“贪婪”的区间。

中长期而言,市场的价值取决于市场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相对于A股公司的独特性。港股市场有很多有特点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生物创新药、消费(如体育用品、连锁餐饮)、地产物业等。中国经济里的优质公司是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里的优质公司的集合,这也是我们认为港股有投资价值的原因。

刘杰:近期很多券商看好年底及明年的港股投资,他们看到了更多利好因素出现,包括疫情防控优化、地产逐步修复以及海外风险进一步缓和,而这一系列因素有望推动市场继续上行。

王超:短期来看,港股这一轮反弹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优化,风险偏好提升带动估值修复。而修复行情能否延续更多需要依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明确信号。市场的大幅反弹部分涵盖了对经济修复的预期,所以,稳经济的发力方向将决定港股短期的结构性机会。

从中期角度看,在近一个月的估值修复行情下,盈利是否修复需要中期维度的数据来支撑。我们认为,待明年两会之后,随着复工复产、叠加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在中国经济复苏得到生产端数据的验证之后,港股有望再度开启二阶段以盈利修复驱动的行情。

长期来看,香港将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随着港股市场上市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将吸引境内外资金配置优质的中国资产,分享中国长期发展的红利。

关注港股科技、消费、创新药

和地产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

刘珈吟:此前港股的三大重灾区——互联网、医药和地产板块,在此次反弹中弹性更大,这些板块受到了包括政策、风险偏好在内的多重边际回暖的提升。但是从中长期角度来说,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投资方向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

张晓南:为更好的与A股的资产进行互补,应该尽量选择港股市场的独特品种,比如科技板块。港股科技股中的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车等上市公司均处在行业的龙头位置,且大部分公司并未在沪深A股上市。这些成长性行业龙头公司是A股投资的有益补充,且都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

罗佳明:站在这个时点,主要看好三条主线,一是上游资源品相关赛道,原因在于,过去资本开支不足而供给端吃紧,国内经济复苏也是要需求端正面催化;二是更直接与经济复苏紧密相关的行业,如地产、物业、消费等;三是港股中的特色标的科技成长股,如互联网、消费电子、创新药等。

刘杰:主要围绕复苏过程中最有利的三个方向,个人更多关注港股中的科技、消费和创新药板块。

王超:当前来看,港股底部修复的逻辑已经开始演绎,具有较好的长期配置机会。主要关注以下五条主线:一、央企国企中优质属性的价值股;二、先进制造,如汽车零部件、细分汽车电子赛道等;三、信创、数字经济及互联网转型方向;四、受益于内循环以及乡村振兴的消费板块;五、医药板块,短期政策回暖,或利好板块估值修复。

新经济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中国基金报:此前港股市场中新经济板块受到不少资金追捧,如何看待这一板块的投资价值,未来前景有多大?

刘珈吟:当前港股科技成长板块处于筑底阶段,估值和情绪或已就位,压制市场的因素在持续修复,底部区域被反复测试和确认,港股市场或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赵宪成:新经济为前两年股价下跌的核心板块,在国内经济趋稳、政策趋缓以及中美冲突缓和后,前两年离开的外资也将回归。目前,摩根士丹利和澳新银行都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上调至5.4%,虽然仍有一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态度,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强,看好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者将越来越多。虽然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张晓南:新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的新经济板块主要包含了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必要支撑。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当下,可以说,投资“新经济”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罗佳明: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行业的供给侧出清,至少一级市场已少有资金继续流入,所以,目前存在的公司基本上就是市场未来的主要参与者,如果能够守住、扩张甚至出海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而如果产品力逐渐降低就可能会被淘汰。我们还是要从自由现金流折现的角度进行估值,这些公司目前的估值或许是偏低的,等待盈利修复后将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其成长性。目前,政策出现了积极导向,市场在有序竞争的格局下可能会涌现出一些大公司。

刘杰:随着新经济公司陆续回港上市,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等行业的上市公司陆续增加,港股的活力会持续提升。随着更多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芯片行业上市公司的加入,港股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投资中国的新经济行业。随着南下资金定价权的提升、中概股回归下以及相对于A股稀缺的新经济行业占比提升,南下资金的交投活跃度有望提高,港股估值中枢长期有望上移。

港股中长期表现取决于

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2023年的港股投资机遇,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风险点在何方?

刘珈吟:港股中长期的表现依然取决于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目前国内政策底已经出现,还要观察包括社融等领先金融指标的改善,再去等待一些宏观经济高频数据回暖的验证,最后再去看港股企业业绩是否能够兑现,这样才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加有坚实基础的上涨行情。

赵宪成:基于政治、经济、风险溢价和估值多因素看,过去一年多的政策系统性风险释放已近尾声。随着疫情退去,中国经济将走向复苏,叠加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转机,港股行情有望走出新的局面。

张晓南:2023年港股大概率会出现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港股的估值修复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情况的变化,并对相应趋势做出判断。另一方面,港股的盈利修复也源于国内经济复苏情况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情况。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模式、新的商业形态,也可能会出现影响盈利中枢的新的事件,这些都将影响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和盈利水平。

罗佳明:从风险的角度,我们非常关注经济复苏的进展、美元流动性和国际关系变化这几方面。目前,港股市场信心仍有待提振,任何预期的变化都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我们依然认为市场波动可能也带来了布局的机会。

刘杰:港股反转初现,2023年全年有望在盈利修复起量和估值修复回升双重带动下继续向上。考虑到海外加息幅度预期放缓,地域政治风险有望缓和,此前超跌显著的中国互联网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遇。同时,在海外经济走弱、通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海外互联网行业基本面或持续徘徊于下行通道当中,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面改善预期已逐步升温,相对价值凸显。

王超:2023年港股或迎来估值与盈利双驱动行情。首先,海外流动性收紧趋势减缓,将提升港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利于估值抬升。其次,随着平台经济政策边际缓和,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这将为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提供更多机会,有利于估值修复。

而主要风险点在于,明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对全球经济和海外股市有一定的负面冲击,关注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持续性和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等。

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全新媒体平台,覆盖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渠道, 辐射近3亿人群,海内外400多家财富机构正在关注。独家、深度的财富资讯,尽在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机会宝

扫描二维码添加《机会宝》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

英华理财微信号

英华理财微信号

您赚钱,我高兴!中国基金报旗下专注理财的理财君,每天为您提供第一手理财资讯,为您采访各位投资大佬,为您统计整理实用数据.关注我,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