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通知,就修订“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见习记者 夏天
资本市场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9月5日晚,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步发布通知,就修订“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


三大交易所表示,此举旨在引导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业内认为,修订《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能够为企业提供更清晰、可操作的“说明书”,助力上市公司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质量。
新增三份应用指南
ESG信披持续完善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和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ESG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非财务绩效的核心内容。然而,很多上市公司在实操中仍面临诸多困惑:如何识别环境风险?如何核算碳排放、水耗、能耗数据?披露应达到何种颗粒度?
这些细节问题恰恰是本次《指南》修订希望解决的。通过提供清晰范例和操作路径,交易所帮助企业,尤其是缺乏经验的中小企业更顺畅地适应ESG披露要求。
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三大交易所在之前已制定发布《指南》及附件《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于近日对《指南》进行修订,并自2025年9月5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显示,三大交易所此次公布了《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三份系列应用指南。这与之前已发布的总体框架和气候变化部分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体现出监管层在ESG信披方面“分步推进、持续完善”的整体思路。
从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本次修订普遍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强化理念引导。《指南》并未脱离现有披露框架,而是引导企业更系统化地识别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尤其是在污染物排放、能源和水资源等关键环境议题上。
二是明确披露要点。《指南》将指引中的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披露要点,列举可量化的指标、分析方法及典型示例,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应披露什么、如何披露。
三是以示例参考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多项系列指南中反复强调,其定位是“参考性”文件,旨在提供实用范例和细化解释,不额外增加企业披露负担。
四是持续完善,稳步推进。三大交易所均表示,未来将继续结合市场实践和政策要求,陆续推出更多议题的应用指南,最终实现21项可持续发展议题全覆盖。
披露实践稳步提升
上市公司响应积极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进展显著。
以上交所为例,2024年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沪市公司超过1300家,占比达57%。在ESG评级方面,431家公司获得中证ESG评级A级及以上,近三成公司在MSCI ESG评级中实现提升。
深市同样表现积极,2025年有1164家公司主动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深市公司总数超四成。截至今年8月,深市有340家公司获中证ESG评级A及以上,861家获国证ESG评级A及以上。境外评级方面,MSCI评级A级及以上的公司25家,标普评级50分及以上的领先公司18家。
北交所则持续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稳步提升其ESG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此外,ESG投资生态也在不断丰富。截至2025年8月底,基于中证ESG评价的中证A500等“A系列”指数、上证180指数等宽基指数产品共162只,规模合计超过2600亿元,显示长期资金正持续流向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
目前,三大交易所均已开启征求意见通道,欢迎上市公司、投资者、研究机构等市场各方提出建议。预计在整合反馈后,修订后的《指南》将很快发布实施。
据悉,下一步,中国证监会还将指导三大交易所陆续推出更多议题细则,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备、透明、实用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规则体系。
编辑:晨曦
校对:王玥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