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科技投资领域,每年都有新的热点涌动,每代都有新的明星崭露头角。但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绝非追逐风口的投机者,而是具备深厚底蕴的长期主义者。
汇添富基金的科技投资团队,以一种近乎“做实业”的方式,去打造科技投资的长期“阿尔法引擎”——不追求短期风口,不依赖个别明星,而是像经营企业一样,沉浸产业研究、深耕技术变革、搭建人才梯队、锤炼组织体系。正是这种长期、专注、系统化的“实业式投资”方法论,让他们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定力,在纷繁的变化中捕捉主线,最终呈现出异彩纷呈、且可持续的业绩图景。
去一年,汇添富旗下数字化及科技类产品业绩表现亮眼,4只基金净值翻倍,10只基金涨幅超过50%。
证券简称 | 近一年涨幅(%) | 业绩基准(%)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 | 219.37 | 71.63 |
汇添富科技创新A | 120.28 | 54.28 |
汇添富自主核心科技一年持有A | 117.47 | 63.08 |
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增强A | 102.27 | 107.10 |
汇添富移动互联A | 91.97 | 73.47 |
汇添富互联网核心资产六个月持有A | 77.91 | 67.53 |
汇添富数字未来A | 75.31 | 40.03 |
汇添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一年持有A | 74.30 | 48.64 |
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 | 69.34 | 48.52 |
汇添富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三年持有A | 64.70 | 39.75 |
(数据来源:业绩经托管行复核,基准来自汇添富,截至2025/8/28,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则更能体现出汇添富科技投资团队业绩的中长期“耐力”。
截至2025年7月末,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过去七年净值增长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1;过去五年、过去三年的涨幅都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3;汇添富科技创新A过去五年、过去三年的涨幅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10%,过去一年涨幅同类排名前5%。[1]
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各阶段业绩排名
时间区间 | 业绩排名 |
最近7年 | 1/23 |
最近5年 | 3/33 |
最近3年 | 3/44 |
汇添富科技创新A各阶段业绩排名
时间区间 | 业绩排名 |
最近5年 | 37/433 |
最近3年 | 35/474 |
最近1年 | 19/476 |
全球“视野”:沉浸研究 前瞻布局
科技产业全球分布,各地区、各市场有着自身优势与特色。汇添富科技团队一直强调要把研究视野铺向全产业链——包含了科技企业的上下游,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国内企业、境外企业等等,这也是汇添富科技团队有别于其他机构的最重要优势之一。
2011年起,汇添富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基金经理去硅谷等海外科技企业聚集地进行一线调研。十余年来,基金经理与研究员们面对面接触、跟踪英特尔、英伟达、AMD等数百家企业,从一线工程师到CEO,建立层层“触点”,用脚步丈量技术迭代的速度。
这种机制在业内并不多见,但也正是这种沉浸式跟踪,才能带来前瞻的布局。
例如,团队成员杨瑨回忆,17年之后的几次调研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海外许多高科技巨头,将资本开支持续投入到数字化转型领域。当科技浪潮的驱动力从移动互联切换到数字化,汇添富科技投资团队敏锐意识到数字化大趋势的到来。
2020年至2021年间,汇添富相继布点了多只“数字系列”产品,例如汇添富数字生活主题六个月持有期、汇添富数字未来混合、汇添富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三年持有期等,提前布局了这条中长期投资脉络。
又如,在这波AI浪潮中,当市场阶段性对于国内AI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争议甚至怀疑的声音时,团队通过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产业调研跟踪,判断可以“更加坚定一些”。一方面,海外AI进展与算力投资持续扩大,给全球科技产业打开了天花板;另一方面,中国科技企业在这场全球浪潮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从深度参与到局部引领,推动自身资产价值迎来全面重估。
也正是得益于在AI领域的重兵布局,当AI行情持续演绎,汇添富多只科技基金净值表现亮眼。
“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高质量的证券,把握市场脉络,做中长期投资布局,以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这套投资理念,汇添富成立至今一以贯之,也是科技战队“沉浸式投资”的底蕴来源。
杨瑨说,研究一家公司,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各种触点,去感知其治理架构、管理层、价值观、初心和动机。好公司都是跟踪出来的,对于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公司,团队在买入前会花很长时间接触,跟踪一家公司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几个季度就能出成果,只能说是运气好”。
在团队成员马翔看来,将研究触角不断向深处拓展,需要花时间去积累、跟踪,重复简单的事情。研究时间长了,深度自然会不断增加。“比如管理层,从过去管理层带着团队做了什么,也能知道管理层的能力强不强。虽然ROIC(资本回报率)是静态指标,但是管理层变化也会引起指标动态变化,需要日常动态跟踪。”马翔表示。
“你需要在产业中有很多触点,这样才能对变化保持敏感。这些触点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积累。”即便在以狼性文化闻名业内的汇添富基金内部,科技战队成员马磊也被同事贴上了“卷王”的标签,周末只要得空,永远在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产业论坛,“我应该是真的喜欢这一行吧。”马磊如是说。
团队“合成”:专业分工 高效协同
沉浸研究的另一面,是平台化、体系化的团队作战。
科技投资的本质是判断产业创新的成功与否,但这也正是科技投资的最大难点,因为很多行业格局和产业趋势并不清晰,且流变很快,唯有把个人能力“合成”为系统能力,才能在众多“热点”中,准确把握哪些趋势真正能带领产业迈向宽广前景,在迷雾中提高胜率。
为此,汇添富从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一支“合成化作战”的科技战队,逐步对多个科技产业链形成完整“拼图”,构建了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产业视角。
一是打造梯队完善的人才队伍。汇添富在科技投资领域,配置了近20位投研团队成员,其中基金经理就将近10人。在这串长长的名单里,既有像杨瑨、马翔这样在TMT领域拥有长期投资经验的老将,也有像马磊、沈若雨、郑乐凯这样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中生代,以老带新,优势互补,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成为汇添富科技投资最坚实的“基本盘”。
二是建立专业细致的分工机制。汇添富科技研究团队,覆盖了电子、半导体、通信、计算机、传媒、互联网6大子行业,这种“细颗粒度”和“广覆盖度”,在公募基金行业并不多见;投资团队,则都由是资深研究员经过多年磨砺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担纲。他们经验丰富,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硬科技投资,有的擅长软件互联网,有的擅长消费电子,在各自领域成为行业“最硬的脑袋”。
三是构建布点广泛的境外子公司。汇添富先后在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子公司,有助于投研团队“近水楼台”了解当地市场动向和趋势,深度挖掘更多全球投资机遇,同时反哺A股投资决策。
四是培育平等高效的分享文化。汇添富是业内最早构建垂直一体化投研体系的基金公司,在这个体系之下高效地进行着组内及跨组之间的沟通,包括晨会、双周会、重点个股讨论会,以及不定期的邮件和报告,讨论产业趋势和市场变化,可谓“全天候分享”;同时,对于一些研究员可能尚不能及的前沿领域,例如海外AI应用的一些进展等,基金经理同样会承担研究任务,策略支持、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整个团队的投研转化效率。
在这种机制中,每一位基金经理,都是资深研究员,都坚持在产业研究第一线。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不同,都有各自的产业触点,将集体的研究成果分享交流,拼出产业发展全貌,基金经理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力争有效提升投资“胜率”。
回过头看,这种组织形成强调依靠团队和平台的力量而非个人,投研的稳定性强,同时也能够在深耕的行业风格上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壁垒和品牌效应,这与监管提出的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不谋而合。
厚植“底蕴”:坚持理念 长期致远
无论是全产业链触点的建立,还是专业化团队的“养成”,都是建立在长期主义的理念之上。沉浸于“产业研究”和“团队协同”的基础,是沉浸于“时间”与“坚持”。
过去几年,主动权益投资业绩承压,但汇添富始终保持战略稳定,持续夯实包括科技投资在内的主动权益能力的基础。
在团队建设方面,坚持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遴选人才苗子加以培养,同时从外部引进优秀成熟投研人才,形成能力圈互补,即便在近几年主动权益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这种团队建设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因此,汇添富既有像杨瑨、马翔、马磊、郑乐凯这样通过长期自主培养起来的基金经理,也有像沈若雨、樊勇、左剑等逆势引进的外部优秀人才,他们在汇添富统一的文化浸润下逐渐成长,各自所管理的数字化及科技类产品,在这波科技股行情中各放异彩。
同时,公司以长期的视角考核业绩,并注重人才的长期发展,提升团队整体协调性和稳定度。
2014年,郑乐凯成为汇添富的一名传媒研究员,一入行便站在了行业高点,此后5年,行业缺乏趋势性机会,不少行业研究员遭遇“冷板凳”,同行的研究员或转行,或跳槽,郑乐凯依然在漫长的低潮期坚守前行。
“那几年,无论是公司领导同事,还是我的带教老师,都鼓励我继续潜心研究行业,虽然行业阶段性缺乏机会,但是成长过程和研究成果还是‘被看到’了。”郑乐凯表示。2019年四季度,传媒板块触底回升,影视和游戏白马股持续上涨,过往的持续努力也赢得了基金经理的信任,郑乐凯抓住了这一波大机会,前瞻性地挖掘出不少投资标的。
“你不一定进公司3年就贡献很大,但是要每天都有积累,研究一家公司每次都有新体会,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实现中长期持续奔跑。”杨瑨说道。
在投资模式方面,汇添富则是全面提升投资管理规则化,强调投资策略与客户风险收益目标的一致性,追求风格稳定和业绩可持续化。
一是强调产品定位与目标的清晰刻画,要有明确的比较基准,刻画清晰、稳定的风险收益特征。
二是强调产品与人的有效匹配,刻画、跟踪基金经理的能力体系,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能力圈和产品定位、目标有效匹配,强调“客户需求-产品定位-投资人员-投资策略”四位一体。
三是强调构建组合的规则化。汇添富成立了数据科学团队,引入Barra系统,提升组合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的定量化监测,科学落实规则化管理理念。
可见,汇添富在科技投资领域的深厚底蕴,是一场关于团队、视野、体系、理念和时间的融合。它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坚持正确做事的自然结果。在技术加速迭代、市场波动加剧的时代,这种底蕴构成了其坚实的护城河,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科技周期、捕捉创新价值的宝贵底气。
[1] 排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过去七年、过去五年、过去三年、过去一年分别指2018.8.1--2025.7.31、2020.8.1--2025.7.31、2022.8.1--2025.7.31、2024.8.1--2025.7.31,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的同类指“QDII混合基金(A类)”,该基金过去七年、过去五年、过去三年排名分别为1/23、3/33、3/44;汇添富科技创新A的同类指灵活配置型基金(基准股票比例60%-100%)(A类),该基金过去五年、过去三年、过去一年排名分别为37/433、35/474、19/476。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