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和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7月31日,在第三届杭州产投融生态大会上,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等多位私募股权创投机构人士围绕人工智能(AI)、开源生态等话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AI大模型、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芯片等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开源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未来中国技术将走向全球化。中国在AI产业链上有一批优秀企业崛起,中国资产正处于估值重估的阶段。私募股权投资既要容忍失败案例,也要积极寻找“超级赢家”,把握AI的历史性机遇。
李家庆:打造AI大模型、芯片开源生态
中国在开源市场迎来发展窗口期
“现在谈人工智能,开源变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近期在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上出现全球前十大开源模型,有9个来自中国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的公司和创业者在人工智能、开源两个不同维度上,都占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在李家庆看来,开源已经变成了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开源正在构建新的生产关系,重构整个科技创新范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在AI时代,开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家庆称,他去海外走了一圈,深切感受到全世界科技竞争的范式在发生重大变化,“自主可控”成为各国核心诉求。下一步,大模型、RISC-V芯片等开源技术可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海外合资落地,成为中国技术全球化的“金钥匙”。
他表示,无论是半导体硬件还是AI模型应用等领域,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正从技术“使用者”向“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比如DeepSeek、通义千问、智谱等都是开源模型。2024年,中国开源架构的RISC-V芯片的出货量占比已超全球50%。“无论是硬件的芯片、半导体,还是软件算法的大模型应用,从开源角度上来说,中国迎来了一个巨大的窗口期。”
“开源本身不等于简单地把闭源的东西变成开源,开源需要构建自己独特的生态和创新应用场景,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李家庆说,“把智能和开源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在软件、硬件、框架、模型应用方向上面,需要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李家庆称,相信以开源的基础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及以RISC-V为代表的开源半导体、集成电路两方面,都会有优秀的中国企业脱颖而出。
郑伟鹤:容忍失败案例和寻找“超级赢家”
中国资产迎来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资产重估的阶段。”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说。
他表示,人工智能兴起后,英伟达股价涨了十几倍,寒武纪市值从300多亿元涨到3000亿元左右,但中国很多GPU、半导体、芯片企业的估值还停留在2021年的水平。据他了解,沐曦、燧原等企业明年的收入增速会非常快,将快速满足中国算力的需求。“这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资产,在一级市场的价值重估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一级市场资金链确实比较紧张。”
二级市场方面,郑伟鹤称,从去年到今年,A股市场表现不错。未来两三年,中国市场的重估将持续推进,居民的资产配置也会向这一方向倾斜。“目前,中国资产的重估正在路上,产业链升级正推动资产向更高质量方向升值。”
郑伟鹤表示,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不同,GPU、CPU领域,美国只有英伟达、AMD等少数企业,而中国的GPU企业非常多,“最终谁能脱颖而出,如果真能跑出来,有望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值,成长空间巨大”。
“在人工智能产业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判断,小规模的投入有望撬动可观的回报。因为这些企业会突破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节点,创造超额回报,进而诞生‘超级赢家’。”郑伟鹤说。
在他看来,私募股权机构要把握这样的机遇,关键在于坚持分散投资策略,构建具备反脆弱性的投资组合,既容忍一定比例的失败案例,又更主动鼓励真正有潜力的项目探索突破。
编辑:晨曦
校对: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