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货币基金迈入“1时代”,超22%货币基金收益跌破1%

2025-09-11 14:52

受宏观经济环境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影响,我国类现金资产收益率进入普遍下行通道。货币基金收益率逐步逼近甚至低于1%,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常态。尽管收益中枢下移,但凭借“高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稳健”的独特优势,货币基金反而成为承接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选项,其作为核心现金管理工具的定位愈发清晰。


类现金资产收益普遍下滑

货币基金收益1%成行业新常态


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各类现金管理工具均面临显著收益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六大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05%,1年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95%、1.25%和1.3%,中长期存款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多家中小银行也在8月密集下调存款利率,降幅普遍在10-20个基点。

与此同时,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买入返售等资产的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也逐步趋近于1%,部分产品已跌破这一关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全市场359只可统计收益的货币型基金(只统计主份额)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09%,其中有80只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占比超22%。

从规模分布来看,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的货币基金多集中于规模不足100亿元的产品中,但也有21只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货币基金位列其中,规模最大的华泰紫金天天发货币基金达959亿元。

从基金管理人类型来看,绝大部分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的货币基金为小型固收类基金公司管理产品,但也不乏部分头部机构旗下产品,如华夏保证金、华夏现金增值、易方达货币、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等。先锋现金宝货币基金是全市场唯一一只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0.5%的产品。

IMG_1875.jpe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10。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

“货币基金收益下降是政策利率下行、同业存款利率新规、银行降息和资产配置荒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国内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逐步逼近甚至低于1%将成为行业新常态。


货币基金规模逆势增长

流动性价值重塑现金管理逻辑


在当前类现金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关注点正逐渐由追求“收益”转向注重“流动性管理”,并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积极推动存款“搬家”。央行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时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这一背景下,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其高流动性、低波动性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出配置价值,成功承接了部分从银行存款流出的资金。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货币基金规模为14.61万亿元,较6月底增长3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货币基金作为居民资产配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已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1998年至2025年1季度公募基金累计利润数据报告》显示,1998年至2025年1季度,公募基金累计为持有人赚取收益56578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基金贡献最多,达到21596亿元。

对于现金管理工具来说,收益性只是承担现金管理功能过程中达到的目的之一,流动性、低波性才是基础。

上班族李女士表示,家庭资产配置中必须留出一部分灵活资金用于日常生活和应急支出,货币基金正好能够满足其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的需求。“以前习惯将工资直接存入定期账户,直到有一次家人生病急需用钱,不仅要损失提前支取的利息差,还得特意跑银行柜台办理,既费时又折腾。”

与传统存款相比,货币基金可随时申购赎回,无需提前预约;节假日也能实现一定限额内的资金即时到账。如天弘余额宝等“宝宝类”货币基金,还与线上支付工具进行深度绑定,可直接用于消费支付、转账、缴费等场景,实现“活钱”的高效利用。

此外,在收益性方面,历史数据表明,国内货币基金运作二十余年来,投资者基本上每日都能看到收益进账。“货币基金投资的都是银行存单、央行票据这些信用等级较高的品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理论上存在风险,但实际运作中很少出现本金亏损。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市场波动性上升,投资者对现金管理的需求,正在转向低风险与灵活兼顾。业内人士指出,货币基金凭借其低风险、高流动性、使用便捷等特性,成为居民现金管理的重要选择。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货币基金不等于银行存款,不保证盈利及最低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