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ETF规模连续突破新高。
数据显示,截止9月27日,境内ETF规模3.02万亿,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较年初增长47%,沪市ETF规模2.4万亿,权益ETF(股票+跨境)2.11万亿。其中,沪深300指数基金超过1万亿,其中场内沪深300ETF规模是9646亿,场外指数基金规模700多亿,境外挂牌规模为400多亿。
体系完备,资金持续净流入ETF
据了解,境内ETF规模达到第一个万亿用了17年,第二个万亿只用了3年,而突破三万亿仅仅历时9个月。
体系完备,厚积薄发,无疑是境内ETF规模发展的最好注脚。其中,宽基ETF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境内宽基ETF产品体系较为完备,包括了上证50、沪深300、科创50、中证A500等大盘宽基指数产品。
近年来,市场资金持续借助宽基ETF入市,宽基ETF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额超8100亿元,为去年全年资金净流入的2.5倍,且已连续4年实现资金净流入。
目前境内千亿级宽基ETF有6只:沪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3658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 2389亿元,华夏沪深300ETF 1565亿元,华夏上证50ETF 1522亿元,南方中证500ETF 1098亿元。
“随着指数投资生态的逐步完善和中长期资金入市需求的稳步提升,宽基ETF的长期配置价值将逐渐显现,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宽基旗舰产品。”资深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
“四省”优势助力ETF发展
“ETF 具有投资逻辑简单、费率低、流动性好、资产配置效率高等优点,策略公开透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化的投资工具,体现了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前述资深市场人士认为。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推出以来,ETF取得了巨大成功。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概况起来是“四省”。
一是省力,目前,A股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越来越困难。投资ETF,实际上就是投资了ETF 所跟踪的指数、进行分散化投资,解决了选股难题,一键选择契合自己投资偏好的底层资产。
二是省心,传统的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经理的分析,来做出买卖决定。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水平、道德风险等因素都会对基金的绩效产生影响。而ETF每日披露申赎清单和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公布持仓情况、运作透明,不受基金经理个人风格的影响。
三是省钱,投资ETF省去了一大笔交易与管理费用,首先ETF交易免缴印花税,其次ETF管理费率一般不超过0.5%,大大低于普通基金,具有费率低廉的优势。
四是省时,在到账时间上,普通的开放式基金赎回需要两个工作日资金才会到账,而ETF 在卖出后资金当日可用,第二日可取。
正是由于具备以上这些优势,ETF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全球ETF规模突破13万亿美元,境内ETF规模已超3万亿,ETF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投资方式。